李嘉诚百亿输血也救不了?差点成为211的汕头大学如今已泯然众人

老王侃高考 2025-02-16 18:34:40

广东的优质高校资源虽不算国内最丰富的,但也不算太少,除了那几所全国知名的985、211外,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等三非高校的实力也都很强。但曾经辉煌一时,差点成为211的汕头大学,如今却已经渐渐沉寂,在广东高校中的地位可谓日薄西山。它究竟经历了什么?是否还有崛起的希望?

一、黄金时代:汕头大学的辉煌起点

1. 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

汕头大学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上世纪70年代的潮汕地区,大学资源可谓是一片空白。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下,汕头大学由李嘉诚基金会出资创办,并获教育部批准成立,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为首任校长。它不仅是中国首个由华侨资助的公立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成为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其起点之高令人瞩目。

1986年6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李嘉诚,指出“汕头大学要办得更加开放一些,逐步办成国家重点大学”。在这一指示的引导下,很快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与中山大学合并)、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8所顶尖高校对口支援汕头大学的建设,形成了“名校输血”的独特模式。这一模式在深圳大学的创建中也曾被使用,可以说从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的角度上来看,早期的汕头大学和深圳大学是在同等地位的。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汕头大学早期的发展也如同深圳大学一样,可谓日新月异。1991年,学校被列为第一批本科招生录取院校。199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研究生自主招生。1996年12月,汕头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跻身国内高校第一梯队。按这个发展势头,其实汕头大学应该能跻身211大学之列的。2003年7月,它通过了“211工程”整体建设验收。2004年10月,又顺利通过“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2006年4月,学校通过“211工程”建设部分项目验收,离入围211仅咫尺之遥。

2. 学科建设与排名巅峰

在2003-2008年间,汕头大学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稳居全国百强,广东省内排名前五,仅次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4所985、211高校。其医学院在广东省内更是声名赫赫,是广东省首家获得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本硕连读)培养的医学院校,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常年全国前列,被誉为“南方医学教育重镇”。

二、盛极而衰:汕头大学的没落轨迹

1.痛失211和双一流

原本汕头大学若按照这一势头,如今应该已经成为一所“211”大学了。但可惜不知为何,它同211的最后联系就被定格在了2006年,最终仍是与这一殊荣失之交臂。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双一流评选中,它也并未入围,甚至都不是入围的热门高校。而同省的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都已经成为了双一流,广东工业大学和深圳大学也是入围的热门高校。相比之下,汕头大学似乎已经成为了广东高校中的一个小透明。

2. 学科评估失利与排名滑坡

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汕头大学竟无一个学科获评B类,就连王牌学科临床医学也仅获得C+的成绩,让人大跌眼镜。这个成绩不说是全国范围,即便在广东省内也并算不上是个好成绩。2024年软科排名中,汕大位列全国第166名,校友会排名中位列第153名,较巅峰时期的百强地位明显下滑。而在广东省内高校的排名中,它也已经跌出了前10的行列,令人惋惜。

三、没落背后的深层原因

1. 政策红利的消退

改革开放初期,汕大作为特区高校享受特殊扶持,这点和深圳大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随着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向211、985、双一流高校倾斜,缺乏政策标签的汕大逐渐边缘化。

2. 地理劣势与资源流失

原本汕头作为经济特区是被寄予厚望的,但之后它的经济发展却明显滞后于广州、深圳,导致财政支持有限。近年来,广州和深圳的高校凭借区位优势虹吸优质师资,汕大教授流失率上升,人才引进困难。2024年广东省属高校的经费预算中,汕头大学仅获得了13.93亿元的经费,而当初曾经可以比肩的深圳大学却获得了72.46亿的天价预算,两者之间的资金支持犹如云泥之别。而李嘉诚基金会曾是汕大的“生命线”,累计投入了超百亿港元,为它打造了亚洲最美图书馆、国际化书院制管理模式,以及免学费政策吸引优质生源。但自2018年李嘉诚卸任校董会主席后,资金投入也逐渐减少,学校财政压力更大。

四、破局之路:汕头大学的未来展望

1. 借力“侨乡”优势,打造特色平台

2025年2月5日,汕大党委书记唐锐提出,要利用汕头侨乡资源,搭建聚侨引智平台,推动校地合作。这是汕头大学重新崛起的一个机遇,学校本就是在华侨的资助下成立的,利用好“侨乡”的优势,深化同侨胞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或许会成为汕头大学复兴的一个机会。

2. 聚焦新质生产力,重塑学科体系

汕头大学如今的学科体系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前沿学科上缺乏布局。好在如今汕大正加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依托学校各级实验室,如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这或许也会是学校再次崛起的一个契机。

3. 探索差异化竞争路径

作为一所资金有限的普通“三非”高校,汕头大学或可借鉴广州医科大学的经验,找到一两个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发展这一学科,争取打造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能入围“双一流”的王牌学科,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

五、总结:笑看潮起潮落

汕头大学的兴衰,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和区域经济博弈的一个缩影,从曾经的“特区明珠”到如今的“普通三非”,汕头大学虽没有了往日的荣光,但其仍旧具备着重新崛起的底子,只要找对方向,找回昔日荣光也并非异想天开。

2 阅读:855
评论列表
  • 2025-02-21 10:02

    一所被一个城市拖累的大学!

  • 2025-02-22 12:24

    本地人都不报考的学校才是致命,能达到一本线的本地人基本都选择去广州!本地人都想去省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