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疯狂建核电站,但这一专业全国却仅有5所大学开设

老王侃高考 2025-02-08 15:46:13

2024年8月11日,中国政府网上发布了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这是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我国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官方文件中使用“加快”,而不是“安全”一词来指导核电建设。这也说明我国的核电建设已经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事实上在这份文件出台以前,我国的核电建设便已经在悄悄提速了。在2011年—2019年间,我国没有新增任何核电机组,而在2019年—2023年间,我国不仅新批了核电机组,而且建设数量还在逐年增加。2019年只核准了4台机组,而2022年和2023年都核准了10台。到了2024年,截至9月,我国核准的核电项目数量就已经达到11台,再创新高。蓬勃发展的核电事业,自然也会催生庞大的人才需求,我国开设“核工程”类专业的高校并不多,而这其中,有一个专业更是只有5所大学开设,可谓是未来就业的香饽饽,它就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

这个专业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于2006年首次开设。主要培养能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它的主主干学科有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核心知识领域包括核燃料循环概论、同位素分离原理、化工原理、核燃料后处理及核废物处置、 核材料工程等。毕业生可以从事核材料开发、核电开发、核燃料加工、核燃料研究、性能测试等相关岗位。

其实除了核电领域外,出于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及反恐斗争的要求,在国防军工领域中同样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核工程技术研究人才。可以说这一专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由于这一专业的特殊性,能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却是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兰州大学、南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5所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下面来简单了解一下这5所大学。

1.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的综合实力在一众985大学中算不上强大,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落后,但它在核领域中的实力还是很不错的。1958年,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迎来了它的首批学员,这也就是如今兰州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这一学院是我国高校最早设置核专业的两个院系之 一,也是国内高校核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院系之一。

学校是2006年首批开设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的大学之一,这也是它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同时它还建有教育部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核与放射分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甘肃省核产业研究院、甘肃省先进核能与核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实力不俗。

2.南华大学

这所大学综合实力在湖南省中名列前茅,在“核能”和“医学”2个领域中的实力都很不错,特别是它的“核工程”类专业。学校是原核工业部的直属高校,在核能领域中算是老牌强校了。如今它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实力雄厚。

南华大学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系源于195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放射性化学分析专业,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同样是我国首批开设本专业的院校之一。2009年,这一专业还被国防科技工业局批准为国防紧缺专业。依托“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辖下二级学科“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南华大学的核化工与核燃料专业还获得了硕士点、博士点授予权,并成为了它的国内一流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支撑专业。学校还建立了中核四0四厂、二七二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5%以上。

3.东华理工大学

又是一所综合实力不算强,但在“核能”领域声名显赫的大学。它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如今已经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

东华理工大学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是在秉承学校铀矿水文、地质、分析的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于2007年建立并招生的。该专业属于江西省一流专业、国防紧缺专业,所属一级学科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可以提供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链路。同时,这一专业还能共享国内唯一的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放射性地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7个国家与省部级实验室。并建有核工程技术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燃料与核化工研究所(校内专业实习基地)。

4.哈尔滨工程大学

很多人都只知道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船舶领域中是国内顶尖的,特别是它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得到了最高的A+评级。但其实学校坚持的是“三海一核”办学方略,除了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这“三海”外,还包括核能应用这“一核”。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得B+的评级,全国这一学科评级在它之上的就只有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所高校。学校的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1958年“哈军工”时期创建的核动力装置专业,可谓根正苗红,同时它也是国内第一个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是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同专业国内专业排名第一,也是同专业国内第一个且目前唯一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它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一起,在其下属企事业单位中共建了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四〇四有限责任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四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时还还分别在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设立两个校外实践基地。学校这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是愿意,可以直接在上述单位中直接就业,就业前景非常好。

5.西南科技大学

这所大学位于四川绵阳,同另外4所大学不同的是它并没有“核能”领域的背景,事实上它是一所“建筑领域”内的名校,曾隶属于中央建筑工程部、建筑材料工业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等部门。而它同“核能”的关系实际上是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2006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西南科技大学协议。同年,学校成立了国防科技学院,而它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就是这一学院下开设的专业。201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又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订协议共建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2月,学校还与四川陆军预备役某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军事学学科。可见学校的国防军工特色是比较浓厚的,而它的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毕业生也有许多进入了国防军工相关单位和企业。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都保持在95%以上,而随着核电产业的再次高速发展,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将更加光明,值得考生关注。

2 阅读: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