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历史上真实的安史之乱,从来都不是某个将军,侥幸掌权之后,带着下面一群不知情的士兵造反。

准确来说,当时整个河北地区,从那些世家大族,再到底层平民,都有造反的欲望。
一个人想要造反,这件事好解决,只要杀了这个人就行了。一些人想要造反,其实也不难解决,把这些人都除掉就行了。
但如果整个河北,从上到下都想造反,这件事就不太好解决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只看安史之乱的那段历史的话,其实很难理解。从根上开始说的话,这其实和河北地区之前的历史有关。
在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一度出现了北魏和南朝,分庭抗礼,相互对峙的局面。因为这种局面,持续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所以后来,南北两地的士族和百姓,对于对方的认同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低。
而到了南北朝中后期,北魏则是进一步分裂,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而再之后,东魏又变成了北齐,西魏又变成了北周。

这种局面,后来又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而这样一来,原本在北方的那些士族,也开始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东魏这边的,也就是河北派士族。另一派是西魏这边的,也就是关陇派军事贵族。
就这样,到了南北朝后期,中原地区出现了三大派士族,分别是江南士族、河北士族,以及关陇贵族。这三派之间,随着政权独立的时间越来越长,各自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大。
换句话来说,就是到了后期,他们都不觉得对方是自己人。

当然,除了历史原因之外,地理和人口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从南北朝到唐朝,当时中原地区八成以上的人口,主要就集中在三个地方。一个是关中,一个是江南,一个是黄河中下游以北的河北地区。
因为在地理上,这三个地方就相对比较独立,再加上历史原因,所以到了南北朝后期,大家真的是谁都不把对方当自己人。
不过,到了南北朝末期的时候,随着杨坚的横空出世,第一次打破了这种割裂。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位隋朝的开国皇帝,其实一直是一个严重被低估了的皇帝。正是在他手上,彻底终结了自西晋灭亡开始,长达两百多年的分裂状态。
不过,杨坚统一天下,靠的还是战争和武力。等到隋朝开国之后,这种不同地域之间,士族和百姓相互认同度不高的问题,依然还是没有被解决。
而接下来,到了隋朝末年,乃至是唐朝初年的时候,这个特殊的情况,更是造成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说,隋朝末年,首先开始造反的,就是河北地区。再比如,后来唐朝统一天下之后,李世民明明已经击败了窦建德,在军事上击溃了河北地区。但很快,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依然能再次反叛,而且迅速席卷河北,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
当然,到了最后,因为李世民实在是太能打,唐朝实在太强。这种割裂的状态,最后还是被武力统一了。
可是即便天下被再次统一,人心当中的那种割裂感,依然没有被彻底消除。

而接下来,到了初唐以及盛唐时期,这种割裂感,则是被暂时隐藏了起来。
首先,唐朝开始推行科举制,这直接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世家门阀垄断上升通道的状态。以往那些世家大族,能够把持一个地区,靠的就是掌握了推荐权。可是如今,那些普通人就算得不到这些世家大族的推荐,只要能通过考试,一样也能做官。

这样一来,不管是河北士族,还是江南士族,亦或者是关陇集团,都被大大限制住了。
其次,从李治登基开始,李治和武则天夫妇,一直在极力打压关陇集团。到了武则天在位后期,昔日强大的关陇集团,几乎已经被打压的烟消云散了,甚至称不上是一个利益集团了。
既然对方都被打压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唐朝自身实力够强。巅峰时期的唐朝,强的一塌糊涂。这种强大,也让唐朝国内的百姓,逐渐有了作为唐人的概念。而昔日大家作为河北士族,或者关陇贵族的概念,此时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然而这一切,到了唐玄宗时代,却又再次发生了变化。
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虽然达到了极盛期,但极盛时期的唐朝,却显得有些割裂。

用杜甫的话来说,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于高层来说,此时是开元之治,国家整体非常富强。但对于底层百姓来说,生活水平却可能很差。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带入河北地区百姓和士族的眼里,看到的是什么呢?
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当时唐朝掌权的官员,拿走了他们的利益。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他们生活的越来越差。

所以,到了安史之乱开始前,很多河北地区的百姓,内心深处其实都有造反的念头。而最终,统领三大军镇的安禄山,突然造反,则是成了引爆这个炸药包的关键。
正是因为大家都有造反的念头,所以,哪怕后来安禄山很快就死了,叛乱却依然在持续。因为在河北地区百姓的眼里,他们并不是在反动叛乱,而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
而最终,历史上的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其实也不是唐朝完全消灭了所有叛军。最后,唐朝其实是消灭了大多数叛乱主力,同时又采取怀柔的手段,招抚一些叛军,并且给了他们一定的自治权,这才彻底平息战争。

而这个方案,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