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资面试试讲稿: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考途老同桌 2025-04-08 08:50:5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X号选手,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吗?”。下面,我将开始我的授课。

上课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气球。如果我鼓足力气往气球里吹,它会变大。现在,我把气球套进一个普通的塑料瓶中,请你来试试。咦,怎么吹不动了?有同学说:“老师,可能是因为这个同学力气不够大。”那好,请我们班的大力士再来试一试。老师换了一个新的气球。哎呀,连我们的大力士也没能吹大这个气球,会是什么原因呢?有同学回答:“有空气。”哪里有空气?你来说说。“老师,我觉得塑料瓶里已经被空气填满了,空气阻碍了气球的膨胀,所以气球吹不起来。”大家都同意这个想法吗?那么,空气究竟是否能占据空间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

实验设计

同学们,要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可以从老师提供的“材料超市”里挑选一些工具。今天老师准备的材料包括:

3个透明杯

打气筒

陶粒球

装有水的水槽

干的卫生纸团

3个透明塑料杯

你来说说看,想用什么材料?“老师,我想用干的卫生纸团,把它放进透明塑料杯里,然后将杯子倒扣进水里,观察纸团会不会湿。”哦,看来你预习得很认真!还有其他想法吗?“老师,我想拿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倒扣进水槽,然后用打气筒往里打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来看空气能不能占据空间。”你的创意很棒!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种新材料——陶粒球,它能漂浮在水面上,方便我们观察水位变化。我们就用它来验证空气是否能占据杯子里的空间。请同学们拿出实验记录单,阅读三个实验的探究步骤,画出你的预测结果。小组讨论后,把预测结论写在班级记录单上。

实验预测

好,时间到!我们来汇报一下预测结果。描述预测时,可以这样说:“我猜我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结论?”请你先说。“老师,我们组觉得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摸不着,所以我们认为空气不占据空间。实验一中,水位会上升,纸团会变湿,说明空气没占据空间。实验二,水位几乎不变。实验三,水位也没变化。这三个实验都表明空气不占据空间。”很好!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说说。“老师,我们发现游泳圈是靠充气保持形状的,所以我们认为空气能占据空间。实验一预测:水位不变,纸团保持干燥。实验二,打开塞子后水位上升,纸团变湿。实验三,打气后水位下降,杯子里的水被空气取代。这些现象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同学们能根据预测现象得出结论,非常棒!究竟谁的预测更接近真相?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过程

接下来,我们通过微课观看实验过程。本次实验用到的材料有:陶粒球、卫生纸团、塑料杯和装水的水槽。步骤如下:

将陶粒球均匀洒在水面上。

把装有纸团的塑料杯垂直倒扣进水槽,观察杯内陶粒球的位置。

取出杯子,检查纸团是否变湿。

取下杯子上的胶塞,露出小孔,再次倒扣进水里观察。

看完微课后,老师提醒几点注意事项:

操作要轻柔,杯子保持垂直。

观察并记录陶粒球的位置,用横线标出水位。

如果纸团变湿,用阴影标记。

大家对实验还有疑问吗?没有?那我们领取材料,开始实验吧!

实验观察

我看到第一小组观察得特别仔细,第二小组记录很有条理,第六小组实验效率很高,已经整理好材料并把结论写在班级大表上了。

数据分析

时间到!看看班级大表,从同学们的数据中能发现什么共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请说说。“老师,我们发现实验一中,大多数小组的水位没上升,纸团是干的。实验二,水位上升,纸团变湿。实验三,打气后水位下降。这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还能从小孔跑出去。”你们能结合现象得出结论,真有科学精神!

结论

从今天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

应用

现在,老师再次拿出这个吹不大的气球,你有办法让它变大吗?“在瓶子上打个洞试试!”你来试试。哇,真的变大了!看来同学们已经能灵活运用这节课的知识。

课后挑战

老师还准备了“空气搬家”挑战:用有限的材料,试试能不能把调皮的空气“搬家”。课后尝试一下,别忘了回来和老师分享你的方法哦!

总结

这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一个特征:能占据空间。我们把这个特征添加到班级记录表中。这个特征有哪些应用呢?比如给球打气、给车胎充气、给游泳圈充气,还有摩托艇等生活中的例子。

预告

空气还有哪些特征?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