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 2024 年财报显示,其总营收为 321.38 亿元,同比下降 5.30%;净利润 43.45 亿元,同比增长 1.81% ;利润率为 13.98%;销量 753.8 万千升,同比下滑 5.86% 。销量的下滑为这家老牌啤酒企业敲响警钟,也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整个啤酒行业巨头们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从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出青岛啤酒、百威亚太、华润啤酒在2024年销量都出现下滑。
巨头暗战:战略布局的 “双面镜”
青岛啤酒以百年品牌底蕴为核心,主打高品质、经典风味路线。持续推进品牌高端化,通过升级产品品质、包装以及推出特色系列来提升品牌价值。青岛啤酒在国内外市场布局广泛,国内啤酒市场的份额约为16%(数据来源:2024 年中国啤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在欧美市场约占3%,在东南亚市场约占5%(数据来源:青岛啤酒海外市场业务报告)。但在国内下沉市场,受竞争影响份额被挤压。以山东市场为例,青岛啤酒虽作为本土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份额达 70%-80%,但华润啤酒凭借雪花啤酒不断发力,通过新建工厂、市场推广等方式,在当地也取得了20%左右的市场份额。
青岛啤酒在产品结构上,经典系列作为销量主力,2024年销量约为300万千升,相较于2023年的350万千升,同比下滑约14.3%。高端系列如青岛啤酒皮尔森等,2024 年销量约为 80 万千升,较 2023 年的 60 万千升增长约 33.3%(数据来源:青岛啤酒销售数据统计),但经典系列的销量下滑幅度远大于高端系列的增长幅度,导致整体销量仍呈下降趋势。中低端啤酒市场价格竞争激烈,新兴品牌和地方品牌以低价策略抢占份额;在高端市场,青岛啤酒与百威亚太竞争激烈。百威亚太以国际化高端品牌形象著称,在国内高端啤酒市场份额约35%(数据来源:2024年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分析报告)。其旗下百威经典款、科罗娜等高端产品,是青岛啤酒高端系列的强劲对手。在餐饮渠道,两者通过产品品质、价格、促销活动等方面争夺消费者。
百威亚太战略定位围绕高端化、年轻化展开,不断推出迎合潮流的限量版产品和营销活动。主要聚焦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在餐饮、娱乐场所等渠道优势明显。不过,2024 年其高端核心产品销量受挫。百威经典款2024年销量约为200万千升,相较于2023年的250万千升,同比下降约 20%;科罗娜2024年销量约为120万千升,较2023年的150万千升下滑约20%(数据来源:百威亚太销售数据统计)。高端消费市场因宏观经济形势和消费观念转变,导致需求收缩,精酿啤酒、进口特色啤酒等新兴品类不断涌现,分食高端市场份额。
华润啤酒以雪花啤酒为核心品牌,秉持 “勇闯天涯” 等系列塑造年轻、活力、勇于挑战的品牌形象。战略上注重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积极拓展中高端市场。华润啤酒凭借强大的渠道优势,在全国市场尤其是下沉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华润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的份额约为 25%(数据来源:2024年中国啤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在下沉市场份额优势明显,约占下沉市场的 30%(数据来源:华润啤酒下沉市场业务分析报告)。
在产品结构上,中低端产品曾长期主导销量。随着高端化战略推进,“勇闯天涯” superX 等中高端产品2024年销量达到约50万千升,相较2023年同比增长约 25% ,其他中高端产品如 “喜力” 在中国市场销量也进一步增长,中国已成为喜力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整体产品结构仍需优化,中低端市场面临成本上升、利润微薄和激烈竞争,中高端市场品牌培育难度大,华润啤酒在品牌定位和市场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宏观因素交织:市场环境下的销量沉浮
2024 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虽保持稳定但仍面临一定压力,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受到影响,对啤酒这类非必需消费品的消费支出有所控制。同时,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对酒精饮料的消费更加理性,低酒精度、健康概念的饮品兴起,分流了部分啤酒消费群体。
同时啤酒市场竞争白热化,除传统巨头竞争外,精酿啤酒、果味啤酒等新兴品类崛起,不断蚕食市场份额。传统啤酒企业在产品创新、渠道拓展上稍有迟缓,就可能被市场抛弃。
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压缩利润空间。企业在成本控制与市场定价之间难以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拓展。
总体而言,2024 年青岛啤酒、百威亚太和华润啤酒三家巨头都面临着销量、营收和利润的多重挑战。未来,它们需在品牌创新、市场拓展、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突破与增长。
对,我就是那个不买大米,糖浆,淀粉工业啤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