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身为军委秘书长兼副总长、总后勤部部长、政委于一身的黄克诚,对总后勤部的工作无暇顾及,注意精力在总参。为此,上级决定让其他人接替总后勤部工作。
当时,总后勤部的工作由洪学智、邱会作主抓,而洪学智担任副部长期间主持日常工作。谁来担任部长,他俩都是有利竞争者。
说到后勤工作经验,洪学智不如邱会作时间长。
邱会作自从参加红军,就到供给部门担任会计,红军总供给部粮粏处处长。抗战时期,出任供给部副部长。1940年,任豫皖苏边区财政委员会主任兼新四军四师供给部政委。后被彭雪枫留任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一段时间。1943年回到延安党校学习,直到1945年被派往东北。
他干后勤、财经工作前后十多年时间,可以说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精力旺盛,年龄才四十出头。
洪学智是政工出身的干部,搞过几年军事教育,又担任过几年参谋长,还几年指挥员。抗美援朝时,才被临时委任干后勤工作。
对于他来说,有一项本事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把事情做到精致。尽管没有后勤工作经验,又在现代化立体战场中,被委以重任。如何确保百万志愿军的后勤物资保障,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根据作战经验,建立一条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使得后勤工作在面对现代化战争时,上了一个新台阶。
洪学智是不太愿意干后勤的,曾经告诉彭总,回国后就别人他干后勤工作了。看到洪学智为志愿军后勤工作做出的成绩,彭总曾经说:如果有一个一吨重的勋章,要颁给他。又说道:如果我担任总参谋长,一定还让他到后勤部工作。
彭老总对他的能力是认可的,当总后勤部选部长时,彭总曾找邱会作谈话:你和洪学智谁更合适。邱会作认为洪学智经历过现代化战场,自己没有,这一点看他比自己合适。
洪学智当仁不让,担任总后勤部部长。
1959年,庐山会议时,洪学智一开始并不在路上开会,而是在青藏线视察情况,接到通知才到庐山开会。或许因为他与彭总在朝鲜战场工作过,而受到牵连,被转业离开部队。正常的上下级工作关系,被说到“阴谋论”,实在不应该。
离队一别17年,直到1977年才回北京。尽管此时已经六十多岁,身体依然硬朗,被委以重任。在一线工作13年,第二次担任后勤部部长,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洪学智离开总后勤部,邱会作又被调任总后勤部,担任部长。客观上讲,邱会作是有一定能力的,他被推担任部长,是总理、林总推荐,毛主席同意的。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与他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没有直接必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