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希民(请多关注)

商代玉韘
“韘”是射箭时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

韘用骨、角和玉制作,目前所见最早玉韘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商周时普通人所用的韘为皮革制作,只有极少数军事统帅使用的是代表其权力和地位的玉韘。

1.商代时期玉韘:是射箭用的钩弦器,短圆筒形,上端呈斜面。
下端平直,正面以双钩阴线琢磨兽面纹,方形眼、细长眉。

阔鼻内上卷、耳后贴,、角似牛角,在双目下各钻一孔,不见嘴。
供系绳用,背面靠近下端有一横向凹槽,用以勾弦,为实用器。

2.西周时期玉韘:韘的功能渐渐分化,出现了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两者长期一直并存。
但随着弓箭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小,韘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弱,装饰功能越来越强。

3.春秋时期玉韘:春秋早期延续西周风格,中晚期的韘与西周相比,形制上有部分类同。
显著的分别为春秋玉韘结构上的东北或西北侧端有一柄状凸翼,此为射箭时用以扣弦张弓的结构。

4.战国时期玉韘:演变成扁平状的韘形佩,圆孔的高度比商代低,一部分为实用器。
一部分不堪勾弦,变为佩带的装饰品,后人因其造型像鸡心,又称“鸡心佩”或“心形佩”。

战国玉韘器体短矮,无弓弦的横向小凹槽,并倾斜一端的内表面,也有浅浮雕兽面纹。
这些特点说明,东周时期的玉韘不用于钩弦,也不是套在手指上使用,而是作为佩饰。

战国玉韘
韘形佩来源于韘形器,但两种功能各异的玉器同时存在,至少在战国时期也是并存的。
战国中晚期多流行浮雕的花纹及谷纹,钩弦的柄状凸翼及反面局部,多阴刻细缠绵的云纹…
说变化是由于弓箭作用越来越小应与史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