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李世民杀掉的开国功臣们

历史AB面 2018-12-12 20:11:51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在中国古代,历代的统治者对待功臣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有些就如开头那句话说的一样,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等;还有一些截然相反的,既可共患难也可同富贵,比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及大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成功登上帝位,为了纪念那些当年辅佐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按真人大小绘制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以便自己和后世凭吊,他们分别是赵囯公长孙无忌、河间王李孝恭、莱国公杜如晦、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勋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郧国公张亮、陈国公侯君集、郯国公张公瑾、卢国公程知节、永兴县公虞世南、邢国公刘政会、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勣和胡国公秦琼。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被后世传为一大美谈,但是再温柔的老虎也会吃人,李世民就是那头温柔的老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就有两位是他亲手所杀,分别是郧国公张亮和陈国公侯君集。

张亮

张亮,年轻时以务农为业,后来加入了瓦岗军,隶属于另一位“凌烟阁二十四臣”李勣(当时的李勣还叫徐世绩,降唐后被赐姓李,后来又避李世民的讳,才改名李勣),后来李勣随李密降唐,张亮也正式成为了唐朝的一员,后来在房玄龄的推荐之下,张亮被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召入天策府,担任车骑将军,并逐渐得到李世民的赏识,成为其心腹之人。

李勣

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的矛盾愈发不可调和,李世民于是派张亮前往山东暗中联络豪杰以备不时之需,此事被李元吉得知之后便在唐高祖李渊面前告发张亮阴谋造反,受尽严刑拷打的张亮始终咬紧牙关,没有告发李世民,后来玄武门之变爆发,登上帝位的李世民封张亮为右卫将军、长平郡公,贞观十一年改封郧国公,贞观十七年被画图像于凌烟阁,后来因举报阴谋造反的侯君集,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参与朝政,并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

但是张亮宠信术士,并蓄养了五百名义子,后来听信了“弓长之主当别都”的谶言,遂生出不臣之心,后被人告发阴谋造反,被判处死罪,贞观二十年被斩于长安西市。

侯君集

侯君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七,虽然名次不高,但他却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并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史籍记载“建成、元吉之诛,君集之策居多”,事后李世民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并封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潞国公。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九年,侯君集跟随李靖征讨吐谷浑,在侯君集的建议下李靖挑选精锐、长驱直入,最终大破吐谷浑,吐谷浑全国归降,树立了唐朝在西北各部族之间的威望,也大大拓展了唐朝的疆域。贞观十一年侯君集被任命为陈州刺史,并改封为陈国公,次年官拜吏部尚书,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高昌国,最终成功攻灭高昌,刻石记功而归。这是侯君集的最后一件军功,也正是这件军功改变了侯君集的一生。

李靖

在攻灭高昌之后,侯君集因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下擅自流放无罪之人、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并放纵士兵劫掠,在回朝之后被弹劾下狱,虽然最终在岑文本的求情下被释放,但他对李世民却日益不满。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担心被废,于是秘密联系侯君集,阴谋造反,在事情败露之后侯君集被处死,为了不使侯君集绝嗣,李世民特意宽恕了侯君集的妻子与一子,流放岭南。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