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妈妈求助的帖子。
这位妈妈是一名初三学生的母亲,孩子这个月一直在家里上网课,课余时间就在家写作业,也不出门。本来一切都很正常,但孩子突然跟妈妈说,她最近晚上一直睡不着,白天也浑浑噩噩,做事情无法集中注意力。
这位妈妈赶紧去咨询了心理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有明显的抑郁倾向,并且建议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无独有偶,我身边的一位妈妈也向我咨询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当我询问孩子的日常时,这位妈妈说道,自己的孩子才上小学,每天最早是12点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我听了十分吃惊,接着问道,那周末呢?这位妈妈说,周末报了辅导班和兴趣班,现在孩子都卷,没有办法。许多80后、90后的童年,是放学后就和小伙伴一起去玩,完全不知道抑郁症是个什么感受。但现在的孩子有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课外辅导,很少有时间能和小伙伴去户外运动。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家长们都十分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一整天待在家里学习,变成了普遍现象。然而,这却导致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早。2024年青少年抑郁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首次平均确诊年龄变成了13岁。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睡眠障碍。发帖求助的妈妈突然意识到,让孩子整天待在家里学习,只会让孩子变得抑郁。经常宅家,更易患上抑郁症研究发现,经常宅家的人总是更易患上抑郁症。一方面,经常待在家里的孩子,无法满足个体所需要的社交需求。人是社会性动物,这意味着我们每天都需要一定的社交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对于孩子来说,社交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还能够在与他人都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如果让孩子整天待在家中,就会使孩子被动地陷入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在心理学中,“社交隔离”指的是个体在人际关系中长期处于孤立的一种状态。长期处在“社交隔离”状态中,会使孩子的认知、情绪及行为产生明显的障碍。另一方面,当孩子长时间处在一个环境中时,学习效率也会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如果孩子一直待在家里时,学习和休息的边界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同时,待在家中缺乏新鲜感的刺激,难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长久以往,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变大,产生明显的抑郁倾向。除此之外,长时间待在家中,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据《青少年体能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缺乏户外运动的孩子中,有65%的柔韧性不合格,有55%的孩子心肺功能较弱。因此,避免孩子患上抑郁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让孩子能够在户外活动。自然疗法: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长久以来,户外活动被当成释放压力的好途径。当经历了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在公园走一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会让我们的疲惫一扫而空。研究表明,当我们处在大自然之中时,心理状况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当我们身处于自然之中时,人体内的皮质醇(一种压力激素)会明显下降,从而让心灵更加舒缓。在心理学中,许多帮助抑郁症患者放松的疗法,都是通过接触大自然来获得身心的放松,被统称为“自然疗法(Nature Therapy)”。比如,森林浴、自然音效疗法等等。“自然疗法”有两个简单的分类,即绿色疗法和蓝色疗法。绿色疗法又被称为“绿色护理”、“绿色锻炼”,指的是在草地、森林等绿色场合进行的心灵疗愈。蓝色疗法则指的是河流、海洋、湖泊等场景。蓝色代表着安宁与平静,能够让人们心情愉快。在欧洲,有一个心理治疗组织通过调查18000人后发现,当人们处在户外蓝色空间时,心理状态会变得更好。
心理学家发现,“自然疗法”能够有效地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意义感。同时,多接触自然也会减少精神上的压力,比如焦虑和抑郁。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最近也变得闷闷不乐,甚至有抑郁倾向,不如趁机将他带出去走走,让户外运动疗愈内心的郁闷。户外运动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感知力意大利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写道,“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其实,我们的大脑非常喜欢体验新鲜事物。每一次对新事物的尝试,都会让脑神经元变得更加强大。
而在户外运动中,儿童的感知能力会获得显著地提高。这是因为,在大自然之中,我们会充分地运用感官来与时刻变化着的大自然接触。
当起风时,我们的听觉会捕捉到不同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在草地上,我们的视觉会看到蝴蝶与蜜蜂,以及远处的云彩。对感知的充分开发,会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十分有利。心理学家约翰·雷迪通过研究发现,在户外运动后的孩子,其学习能力比平常提升了了20%。他认为,固定的户外运动,有助于帮助孩子克服注意力障碍,让孩子更加专注。总而言之,在青少年阶段,户外运动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规律的户外运动,不仅能够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还能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学习也并非只能局限在课堂中,丰富的户外活动同样能让孩子从中学习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