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传统民居的装饰之美

余墨 2021-12-11 15:18:26

在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这三句名言也可以用来对潮州古建筑、古民居特点的概括。自古以来就有民谚云:“潮州大厝皇宫起(建)”的美誉。潮州民居秉承中原正宗古文化的气息,并且在潮州地区因地制宜慢慢地完善其居住功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使得潮州民居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依托;以实际环境为向导,其在装饰上也无不体现着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统一的美学思想。

潮州民居建筑讲究五行风水,潮州民居的墙体脊头比作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同时衍生出古木、大北水、大土、火星等形式,这些建筑形式均是在规划、施工时根据潮州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选定外墙体的脊头图案的。比如 “凶煞”就是在屋脊、门梁、木格门等地方加“镜子”“八卦”来挡之。潮州民居建筑的山墙、檐边的装饰,经常是以黑色为底的水草、草龙图纹为素材。俗话称之为“扫乌烟、画草尾”。黑在五行中属水,为玄武居北方、水草、草龙纹饰及尙黑的装饰手法,与水网纵横的滨临江海古代潮州先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彩画常以“博古”为题材,博古是从商周的夔龙纹抽象化而来的,这也是五行之中南方尙水的一种建筑语言,并赋予深远的文化渊源。

潮州民居重视装饰,在《周志》就已经提到所谓“鸟革翚飞”“雕梁画栋”赞美潮州民居建筑装饰之美,特别是在明清以后潮州民居建筑装饰手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及美学思想。

其一、装饰工艺丰富多彩,利于各个地方的特点、长处以为我用,其中最突出的是石雕、木雕、灰塑、嵌瓷、琉璃、彩画等建筑艺术工艺,潮州民居的装饰题材几乎可说囊括传统的民间题材,如历史故事、神话、渔耕樵读、戏剧题材、吉祥图案、虫鱼鸟兽、亭台山水。以至名人名家诗书画,同时善于表现地方特色,如潮州八景、岭南佳果等地方题材,晚期还出现了一些西方花纹图案。

其二、精益求精的营造思想,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和装饰内容使潮州艺人大显身手、注入了竞争机制,使明末以后之潮州民居装饰日显细腻繁复。

其三、是实用与艺术和谐结合体现一种朴素的美学思想,以人为本;在潮州民居建筑结构上、在屋面的最显眼部位,例如墙头、屋脊、两墙面之间的拐角处、细部收口等部位,通过细腻的装饰手法给人一种亲切感,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外观,不会感到单调,而且更加坚固。因为潮州地区多雨,所以对于潮州民居建筑来说防漏是很重要的,故屋脊一般都做得较大。最为突出的是屋脊饰以灰塑、嵌瓷、彩画等。即使经历了千年洗礼还华丽依旧,在大面积的外墙面墙头饰以彩画、墙上嵌以石雕,这样就巧妙地避免了单调的直角,让立面的视觉效果大增。在大中型祠堂中一般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的结构,建筑空间敞大、明亮,同时在照壁、梁架、柱头斗横、额坊、雀替等部位精工细作,使这些举目而可见。为了防潮、防风、防洪以及防白蚁,潮州民居建筑一般采用石柱,将柱础雕刻出复杂的造型饰样、几何形状纹样数百种,在屋内一般追求良好的通风、采光、采用精致的木雕屏风,隔扇。同时,潮州民居对门面的装饰十分注重,所以一般集中在对屋脊、石柱、匾额楹联、外墙门框、檐头、抱鼓石、石狮甚至门前之亭子、旗杆等装饰得十分精美华丽。对于屋内的重要部位比如梁架、雀替甚至神龛,更是集中了装饰的力度,光彩夺目。使建筑物徒增华贵之感。一般梁柱在潮州称之为“五脏内”,可见其在建筑物内部之重要位置。

潮州古民居的装饰,更是深厚的潮州文化的反映,它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潮州古民居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屋面和厅堂,门楼立面多平面绘制,屋脊则以嵌瓷立体装饰,以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人物故事等,造型栩栩如生,十分生动形象。屋内部建筑装饰有木雕和石雕等,雕工精细的潮州金漆木雕,配以红楹蓝桷,金碧辉煌。所以我国美学学会会长王朝闻,20世纪90年代考察潮州时说过“原以为徽州的民居最好,想不到潮州的更有特点”这是他对潮州民居的高度赞美。

我们不难看出,潮州在装饰上的风格特色、营造思想等方面也能体现出潮州民居恪守礼制、讲究实用、精雕细琢的营造意识,难怪自古以来就有民谚云:“潮州大厝皇宫起(建)”的美誉,更透出潮人在其民居建筑“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或者因地制宜讲究人文与建筑的数理化方面的风水运用上求精求巧的文化背景。

作者: 陈少群

来源: 潮州日报(2021.10.03)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