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随着红军的三大主力在位于甘肃中部的会宁顺利会师,红军终于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长征战略转移,取得了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在艰难的长征路途中,面对着兵力远超于己方的国民党军队的各种围追堵截,红军为了最终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根据数据统计,在长征途中,红军牺牲了超过80位师级干部,如陈树湘、余永寿等将领。而在这一时期,红军队伍里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是战功卓著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
邓萍是四川人,1908年出生于富顺,少年时期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长大后,有感于彼时资本家残酷压榨剥削农民的社会现状,他开始渐渐思考中国未来的命运,并在恽代英等人的影响下,渐渐接触接受了马列主义革命思想。1927年,19岁的他弃文从武,离开家乡,只身前往革命氛围浓厚的武汉,考入了位于当地的黄埔分校,自此开启了军旅生涯。
进入军校不久,邓萍就在讨伐张作霖的战事中第一次踏上了战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着白色恐怖的笼罩,在许多党员纷纷后退之际,年轻的邓萍选择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去往湖南从事兵运工作。次年,他又和彭老总等人一起组织领导了平江起义,组建了红5军。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1927年邓萍和彭老总相识后,惺惺相惜的两人在后来的战斗岁月中并肩作战长达7年。他们携手率领部队参加了许多著名的战役,一直到邓萍不幸牺牲,两人始终都是一对配合无间的革命搭档。
1930年,红3军团成立后,邓萍出任军团参谋长,并兼任红5军军长。不久后,他协助彭老总率领军团参加了龙岗以及东韶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1931年,红3军团进入到江西作战后,他收到组织上的命令,参与创建了红军政治学校等多所红军学校,为红军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干部。次年,东方军组建后,他担任参谋长,继续搭档彭老总进入福建作战,期间参与指挥了东方军的历次战役。
1934年10月,红1方面军开始了长征,彭老总和邓萍率领着红3军团担任右前卫,一路历经多场险仗、硬仗。次年,遵义会议过后,为了攻占遵义老城,实现战役的全面胜利,邓萍主动向彭老总请缨,要与打前卫的红11团一起行动。
2月27日这一天的黄昏,他和红11团的两名最高指战员张爱萍以及蓝国清冒着火力危险,一起潜伏在位于护城河外几十米远的一个小土坡草丛内侦察敌人动向,寻找合适的进攻路线,以方便之后部队发起总攻。
不过,当时三人侦察所处的土坡位于敌人城墙太近,已经到了驳壳枪的射程范围之内,因此在侦察时,张、蓝二人便劝说邓萍往后离远一些。可为了便于观察,邓萍没有同意,仍旧就近侦察。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名年轻的通讯员摸到了3人身边,邓萍对他说了些话后,这位小战士便趁着太阳即将落山转身向后奔去。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却暴露了众人的位置,敌人随即便朝着土坡猛烈射击,邓萍不幸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7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找到了19名在遵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遗骸,可这其中并没有邓萍的遗骸。1958年,在军委和彭老总的关心下,各界人士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一个叫作松子坎的地方找到了这位红军高级将领的遗骸。此后,他被安葬在了凤凰山上,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老战友彭老总和张爱萍将军,分别为他修订了简历和撰写了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