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内控漏洞频发,多次违规被罚,陆华裕的新年愿望能实现吗?

超新星财经 2020-01-03 23:27:58

作者 | 三目财经

编辑 | 文文

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归根到底是因为银行个人贷款用途管控不严。

不久前,平安银行就因此受到地方银保监局70万元的罚款。

银保监会网站日前公布的江苏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平安银行南京分行存在存贷款挂钩行为,个人贷款用途管控不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作出罚款人民币70万元的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贷款用途管控不严不仅存在于平安银行一家,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等众多大中小银行都曾因此受到不同金额的处罚。

即使在上市银行中素有“基本面最优”之誉的宁波银行也“未能幸免”。

2019年1月,宁波银行因存在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购买理财行为,被宁波银监局罚款20万元。

当年3月,因贷款用途管控不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宁波银行台州分行被中国银保监会台州监管分局罚款25万元。

说明宁波银行贷后资金流向管理上出了问题,很有可能只做了形式上的审查,而没有对贷款资金的真实流向是否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做实质审查。

图片来源于宁波银行官方微博

而这还只是这家声名远播的银行光彩背面的“冰山一角”……

公开资料显示,宁波银行成立于1997年4月10日,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

2006年5月,宁波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新加坡华侨银行。

2007年7月19日,宁波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002142),成为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彼时,宁波银行资产规模700多亿元,利润9亿元。

到了2019年三季报,宁波银行总资产达到1.24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12亿元。

12年,资产规模增长近18倍,利润增长接近12倍,宁波银行的发展可谓神速。

不过,财富积累的故事固然精彩,但围绕在宁波银行身边的隐患却不得不防。

内控漏洞频发,屡遭监管部门处罚

除了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购买理财行为,宁波银行被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的案例比比皆是。

2019年12月5日,监管部门对宁波银行作出行政处罚,原因是其存在设立时点性规模考核指标、股权质押管理不合规的违法违规事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被罚款人民币40万元,并责令对相关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除此之外,去年初,中国银保监会绍兴监管分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宁波银行绍兴分行因以清单交易形式办理票据卖出回购及转贴现业务、违规开展同业业务、会计科目未真实反映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被罚款95万元。

3月,宁波银行还因存在违规将同业存款变为一般性存款行为,被宁波银保监局罚款20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

7月,宁波银行又因存在违反信贷政策、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违规开展存贷业务、员工管理不到位、向监管部门报送的报表不准确等问题。宁波银保监局对其罚款人民币270万元,并责令该行对相关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短短一年时间,宁波银行就遭遇监管部门数次处罚,不得不说其在内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漏洞,这也为未来发展埋下一定隐患,亟需尽早整改。

股价创阶段新高,减持或不期而至?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6年,我国取消了外资银行客户和地域的限制,将外资银行引入我国参与银行间市场竞争的决心凸显,也倒逼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提升效率,国内银行竞争压力加剧。

同年5月,宁波银行率先引进新加坡华侨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与当地政府共同控股。

目前宁波银行由宁波市政府及新加坡华侨银行以及雅戈尔集团联合控股。第一大股东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持股比例19.99%,国有股东和外资股东持股比例接近。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股东名单中,有一个重要股东的持股比例却逐年下降,几乎清仓。这一股东就是杉杉股份。

杉杉成立于1989年,由郑永刚于浙江宁波创建,与宁波银行同属一个地区。

目前,杉杉集团从单一的服装业务稳健发展成为集新能源科技、奥特莱斯综合体、时尚服装、医疗健康、贸易物流、旅游休闲、金融投资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

不过,虽然钟情的行业众多,但杉杉似乎不再留恋宁波银行。近几年开始频繁减持套现离场。

根据杉杉股份2017年报,当年杉杉股份累计减持宁波银行股票2869.0274股,获得投资收益约4.66亿元。

而2017年全年,杉杉股份的净利润为8.96亿元。

当年底,杉杉股份还持有宁波银行股票1.6976亿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3.35%。

到了2018年,杉杉股份没有停止减持的步伐,例如,当年7月23日、8月1日、9月27日和11月5日,杉杉股份先后公布5次、4次、6次和3次减持操作,分别获得投资收益1.88亿元(税前)、1.52亿元(税前)、1.66 亿元(税前)、1.3亿元。

而截至到2018年底,杉杉股份累计减持宁波银行股票5131.1816股,获得投资收益约8.17亿元。

截至期末,公司仍持有宁波银行股票1.18亿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2.27%。

转眼到2019年,杉杉股份继续对宁波银行进行减持,截至3季度末,该公司仅持有8345万股,占比降至了1.48%。

而近期,宁波银行股价持续走高,想必这一股东的减持行动或许正悄然进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三目财经观察,除了新加坡华侨银行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增持之外,很多产业资本已经开始逐步套现。

华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宁波富邦控股集团都在今年三季度有减持动作。

是投资者对宁波银行的看法出现分歧了?还是宁波银行的发展本身遇到一定瓶颈了呢?或许时间可以给我们更多答案。

管理成本高企,提质增效箭在弦上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为中国经济发展标明了航向。

银行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不言而喻,在这一点上,宁波银行还有一些功课要做。

近年来,大部分上市城商行成本收入比均在下行,但宁波银行比值却居高不下。

据媒体统计,自2012年以来,宁波银行成本收入比一直高于可比同业平均水平,2019年三季度宁波银行成本收入比在所有上市城商行中最高。

据了解,成本收入比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宁波银行在其他数据表现都特别好的情况下,成本收入比却不占优势。

根据宁波银行的财务数据,其2015年至2019Q3的管理费用同比增速分别为:34.84%、21.99%、8.22%、13.66%、21.77%。

若对比其同期营收增速27.09%、21.16%、7.06%、14.28%、20.37%,其管理成本较同期营收增速更高,这意味着宁波银行的管理成本或许过高。

未来如何提高效率,提高收益是摆在宁波银行面前一道不得不迈过去的关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宁波银行的新年致辞中,对于2020,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行长罗孟波列出了很多小目标:其中就包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专业经营,不断提高服务质效;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筑牢风险底线,提高资产质量。

对于这些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我们将拭目以待。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0 阅读:25

超新星财经

简介:打破惯性认知,全新维度解读财经事件及商业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