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这片风景优美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全国的鱼米之乡,但在1949年四野南下到达的江南,却没有“湖南成熟了,世界就足够了”的景象。相反,他们面临着饥饿、疲惫、疾病等种种困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
一、粮食问题等
在东北、华北等地,我军每打一次仗就会缴获一大批敌方物资,所以吃喝拉撒基本没多大毛病。平局津战役中,许多军队仍食用辽沈战役中缴获的食品,有美国白面、加拿大“砂子面”等,士兵称赞“进口白面”。
但随着各条战线不断向南推进,粮食问题也开始日趋迫切。东北,四野以东北大米为食,粘乎乎,刷锅时相当麻烦,东北大米却顶着饥饿感。但到达江南后,东北运来之粮,遇高温多湿多雨,迅速霉烂。再加上,江南群众基础差,无粮无药,更多情况下,一天只吃两碗粥。
二、环境问题等
江南气候与环境,成了四野的大敌。东北、华北等地气候严寒,体力消耗很大,大饼和窝窝头都被发配到第一线,冻得冰坨子都结成冰坨,可就是这样,并没有影响进食,士兵们利用体温化腐朽为神奇,层层叠叠地啃食。但在江南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粮食迅速霉烂变质。
另外,江南水土不服,疟疾,腹泻等病肆虐,常导致人员伤亡。战士们行军时,每人要带一个米包,袖口粗,一米多长,行军时,挂在脖子上,这是战士10天的口粮。宜沙战役前和宜沙战役后,不少部队带来的都是馒头干和烙饼。但因江南多雨,遇雨,馒头干泡成糨糊状。
三、百姓的基础问题
在东北、华北等地,我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再加上缴获了大批敌人物资,吃喝拉撒基本不成问题。平局津战役中,四野许多军队仍食用辽沈战役中缴获的食物。及至江南,蒋军、白崇禧及其他敌军迁走大批物资,再加战乱、自然灾害,致使江南百姓生活极为艰难。
他们缺乏食物和药品,许多人挨饿、贫穷,即使食物短缺也会受到战争和疾病的影响。再加上江南地区没有像东北、华北这样广泛分布的农村支持点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也使部队生活、战斗十分困难。
江南地区地势复杂、水网稠密、山狭谷深,给四野作战造成极大难度。江南地区战场多为小山岗,江河蜿蜒,使江南地区军事交通极为不便利。四野与江南交战时,既要战胜环境、物质等困难,又要面对复杂地形、河流等扰动,完成军事行动。
总之,江南地区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粮食,环境,百姓基础以及作战。但是,虽然前期战斗充满挫折与艰难困苦,但四野凭借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英勇斗争,终于取得胜利,使中国共产党革命地位更加稳固,中国革命新局面得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