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不幸的婚姻,是给孩子最错误的示范。”

青柠的异想记 2025-02-20 23:08:51

一开始,大家都是抱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愿景走进婚姻的,就像很多人结婚时,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离婚。

然而,人心易变,初心难守,有些人走着走着就不同路了。

没有孩子的夫妻,会拍拍屁股上的灰潇洒走开。

有孩子的夫妻,大多选择忍耐,他们自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和保护,他们自认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就是最好的。

但他们从来都没有意识到,孩子需要的是温暖有爱的家庭,而不是互看对方不顺眼,家里气压低到窒息仍在他面前装恩爱的假面父母。

他们以为自己忍受不幸的婚姻,孩子就能幸福,却不知,这种做法却可能给孩子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

1、不幸福的婚姻装不出幸福

现在的小孩都不傻,他们能敏锐的发现父母之间的气氛对不对。

感情破裂的夫妻虽然选择不离婚,但争吵、冷战却总是难免的。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

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是塑造他们性格和价值观的关键因素。

在一个充满争吵、冷战的不幸婚姻家庭中,孩子每天目睹父母之间的冲突与冷漠,他们的内心会充满恐惧和不安。

这种负面情绪长期积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影响孩子对婚姻的认知

我曾听闻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晓妍和丈夫结婚多年,婚姻早已千疮百孔,两人经常为了琐事争吵不休。但为了孩子,晓妍一直默默忍受。

但他们的孩子,被他们养的一点都不好。

这个孩子从小就性格内向、胆小怯懦。在学校里,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和同学交流玩耍,生怕自己做错什么会引起别人的不满。

这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父母争吵的环境中,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人际关系充满恐惧。

长大后,明明在恋爱中也总是患得患失,无法建立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他害怕争吵,害怕失去,总是过度迁就对方,最终几段感情都以失败告终。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孩子对爱情和婚姻最初的认知模板。

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将父母的相处模式视为正常的情感模式。

如果父母在不幸的婚姻中选择忍受,孩子就会认为婚姻中的痛苦和不幸福是常态,从而对爱情和婚姻失去信心和期待。

还记得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她的父母婚姻关系糟糕。母亲强势霸道,父亲懦弱自私,家庭中充满了争吵和不公。

苏明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内心充满了对家庭的怨恨和对爱情的恐惧。

她虽然事业有成,但在感情方面却一直坎坷。她不相信爱情,不敢轻易投入感情,即使遇到了真心喜欢的人,也总是患得患失,难以全身心地去爱。

这就是不幸婚姻对孩子情感造成的深远影响。

3、孩子希望父母幸福

孩子对父母的爱,一点都不比父母对他们的爱少。相比于一个冷漠、不再有爱的家庭,孩子其实更希望父母可以幸福。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父母也不例外。当父母在不幸的婚姻中压抑自己,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时,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们会觉得自己是父母不幸的根源,从而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感。

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也是为了幸福。

《当哈利遇到莎莉》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当你意识到自己想要与一个人共度余生的时候,你会希望你的余生尽快开始。”

同样,当我们意识到婚姻已经无法给我们带来幸福时,也应该勇敢地做出改变。

因为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表面完整却充满痛苦的家庭,而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成长环境。

如果婚姻已经无法挽回,勇敢地结束不幸的婚姻,给彼此一个重新寻找幸福的机会,或许对孩子来说才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要注意处理好孩子的情绪,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父母的分开并不是因为他们,而是为了各自更好地生活。

虽然爸妈离婚了,但他依然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孩子,这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忍受不幸的婚姻,看似是为了孩子,实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婚姻中的问题,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幸福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爱与温暖中茁壮成长。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0 阅读:9

青柠的异想记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