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羽失败负有责任的三个人,刘封诸葛亮刘备,谁的责任最大?

历史笑春风 2022-10-11 22:52:49

建安二十四年,是刘备大喜大悲的一年。刘备先是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进位汉中王。接下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谁知道转瞬之间,东吴袭击荆州,荆州失守关羽败亡。关羽的败亡不但有他个人的原因,刘备阵营中谁也应该对他的失败负责呢?

一、见死不救的刘封。

对关羽失败负有直接责任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刘封。刘封是刘备的义子,有武艺,气力过人。在益州之战中,刘封表现出色,一路上战无不克。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刘封被刘备封为副军中郎将。

在汉中之战后,刘备派刘封协助孟达攻打上庸。在打下上庸后,刘封成为镇守上庸的主将。刘封被刘备派往上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策应关羽北伐。因为上庸与襄樊有沔水相通,位居上游的刘封可以很快到达襄樊前线,对敌人威胁很大。

刘备派刘封攻打上庸的时候,就应该把策应关羽北伐的任务交付给了他。但是,在整个关羽作战的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刘封有任何的动作。甚至在关羽包围了襄樊,多次写信给刘封,让他发兵援助自己,也被刘封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的理由推脱了。

无论刘封以何种理由拒绝配合关羽作战,都是没有大局观的表现。因为上庸原本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刘备占领它的唯一作用就是配合关羽对襄樊地区的进攻。如果刘封能够派出上庸的主力援助关羽,即便是上庸丢失也在所不惜。

刘封这支生力军如果能够投入襄樊战场,就能够大大减轻关羽兵力不足的压力。关羽至少不用把后方防备东吴的兵力抽调北上,给东吴留下奇袭的可乘之机。这样,往好处说,关羽可以让刘封围困襄樊,自己率领主力北上攻打宛洛,给曹魏以更沉重的打击。

即便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关羽也可以摆脱轻易败亡的命运。由于后方有了防备的兵力,东吴就不可能轻易地夺取荆州。这样,荆州的命运就会改变。在东吴不能迅速夺取荆州的情况下,关羽可以回师救援荆州,挽回失败的命运。

但是由于刘封没有大局观,对关羽见死不救,使得关羽最终遭受了败亡的命运。刘备得知刘封的所作所为后,表现得十分愤恨。老奸巨猾的孟达在关羽失败后,知道刘备必定要追究刘封和自己的责任,便叛逃曹魏,留下的刘封被刘备赐死。

二、袖手旁观的诸葛亮。

在汉中之战时,诸葛亮负责留守后方。由于前线战况胶着,刘备要求诸葛亮全力支援。此时的诸葛亮却犹豫起来。他的手下杨洪对他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战事发展到现在的地步,男人当战,女人当运,有什么可疑惑的?于是诸葛亮对益州进行了彻底动员,把一切人力、物力都投入了战争。

诸葛亮之所以犹豫,是因为汉中之战的规模出乎他的意料。由于汉中之战巨大的消耗,使得益州难以支撑下去。原本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在夺取荆益二州之后,就应该进行战略休整,准备两路北伐。可是意外的汉中之战,完全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

如果按照刘备的要求,就要投入益州所有的战争资源,这将严重影响刘备集团下一步的战略行动。就算是拿下了汉中,刘备的实力也将遭到沉重的损失,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元气,不能展开大的战略行动,更不要说北伐了,这才是诸葛亮犹豫的根本原因。

但是,诸葛亮最终还是执行了刘备的指示,保证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可是,此后关羽在荆州发动了襄樊之战,彻底打破了《隆中对》的计划。此时的诸葛亮正在忙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北出秦川做准备,根本无暇顾及荆州的局势。

但是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不应该的。诸葛亮作为《隆中对》的策划者,他有责任监督这个战略方案的实施。他明明知道益州损耗严重,无法配合关羽发动两路北伐,但是却袖手旁观,不向刘备阻止关羽的过度用兵,这是诸葛亮的失职。

正是由于诸葛亮的失职,他没有看到关羽襄樊之战隐藏的危险,使得关羽的作战完全处于一直失控的状态。关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尤其是在水淹七军后,更是目空一切。结果,关羽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遭到了灭亡。

三、责任最大的刘备。

刘备对于刘封不援救关羽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恨,但是在关羽败亡的过程中,他要承担的责任最大,要远超刘封和诸葛亮。正是由于他的一系列判断失误,才造成了关羽的悲剧。作为蜀汉集团的首脑,他对关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刘备过早发动的汉中之战,使得益州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曹操在从汉中撤兵后曾经说过,南郑是一座天狱,中斜谷道是五百里的石穴,可见秦岭的地势险要。曹军虽然占领了汉中,却把自己陷入了极度不利的战略态势之中,如同被关进了监狱。

汉中盆地比较狭小,无法供给大批曹军的给养。曹军想要在汉中坚守下去,就需要越过秦岭天险运来大批给养。关中一带由于长期战乱,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任务。因此,只要刘备能够守住益州,汉中的曹军就如同刀俎上的鱼肉,随时任刘备宰割。

刘备有剑门关天险,根本无惧曹军的进犯。张郃在巴西的进攻,也被张飞打得大败。这一切说明,曹军已经到了进攻的极限,在汉中是难以支撑下去的。如果刘备能够沉住气的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曹军的形势会更加不利。到那时,刘备再发动进攻,会给曹军致命的打击。

但是刘备没有继续等待下去,而是贸然发动了汉中之战。虽然刘备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但是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使得刘备益州的军队失去了遂行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这也是刘备不能随时给予关羽援助的主要原因。

其次,对于关羽听之任之,放弃了战略指挥权。刘备让关羽董督荆州事,在进位汉中王后,又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等于把荆州方向上的所有事务,都交与关羽全权负责。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刘备放弃了对荆州的战略指挥权,完全不管荆州的战略方针。

刘备集团的一切战略行动,都是围绕着《隆中对》的方案进行的。在这个方案中,明确规定在跨有荆益之后,就要进行战略休整,准备下一步的北伐。可是刘备首先打破了这个计划,发动了汉中之战。随后关羽又发动了襄樊之战,彻底打破了这个计划。

原本是一起发动,两路互相配合的战略进攻,现在成为先后发动的两次战术进攻。这严重违背了《隆中对》的本来计划,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刘备在益州的军队被打残,短时间无法出动。关羽在荆州的军队孤军奋战,最后被曹魏和东吴绞杀。

作为一个集团的首脑,刘备缺乏战略头脑,是关羽失败的主要责任人。他任意破坏《隆中对》的战略,看不到关羽胜利背后隐藏的危险。也正是如此,使得他无法对集团的战略进行调整,未雨绸缪进行提防,最终造成了关羽的失败。

结语:

刘备阵营中对关羽失败责任最大的三个人就是刘封、诸葛亮和刘备。刘封在关羽失败的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大局观,对关羽见死不救,事后被刘备赐死。诸葛亮则没有尽到监督《隆中对》执行的责任,对关羽的行动袖手旁观,加速了关羽的败亡。

而对关羽败亡责任最大的人则是刘备。他作为集团的首脑,完全没有战略头脑,多次破坏《隆中对》的执行。他贪图小利,发动汉中之战,使得益州军队损失惨重。他对关羽的北伐听之任之,完全不做统筹安排,最终使得关羽孤军奋战,遭到了败亡的命运。

3 阅读:94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