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著名的九大“馊主意”,一个比一个坑,它们是哪九个?

古今论事 2025-04-03 10:14:29

历史有趣的地方在于,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成功的方法,同时也能让我们总结失败的教训。历史中除了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计谋,还有着大量让人两眼一黑的馊主意。

这里我们来说说历史上的九大馊主意。

烽火戏诸侯

人呀,一旦舒服日子过久了,就会无聊起来。比如周幽王,由于西周时期,周朝四方相对安定,他便开始大肆享乐。

当时他最宠幸的一名妃子叫褒珦。这褒珦大概是历史上第一个冰山美人,总是板着个脸。即使面对周幽王,她也不肯笑一个。

甭管周幽王怎么逗她,她就是不愿意笑。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打起了烽火台的主意。

在当时,烽火台是很先进的预警系统。只要周王点燃烽火台,就意味着有外敌来袭,那么各诸侯国的国君就会率领大军前来救驾。

结果当诸侯王门风尘仆仆地赶到周都的时候,发现啥事都没有,反倒是周幽王和褒珦站在城楼上哈哈大笑,诸侯王门心里那个气呀,发誓下次再也不上当了。

结果后来真的有紧急情况,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的时候,没有一个诸侯王来救驾。

此事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终结,而春秋、战国也拉开了帷幕。

启用赵括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很重要的一场战役,它直接奠定了秦朝的霸主地位,而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

战争一开始,赵国这边派出了最擅长打防守战的老蒋廉颇,秦军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后,就陷入了和赵军的胶着状态。

廉颇果然名不虚传,虽然秦军彪悍,但是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硬是让秦军没得到什么好处。

这时间一旦拖下去,秦军必败。

毕竟战争是在赵国地界上发生的,秦军的补给线很长,反观赵军,甚至可以就地补给。这场战争实际上在比拼后勤能力,这对赵国是有利的。

结果赵王却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竟然让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来顶替廉颇。赵括选择和秦军硬碰硬,40万赵军被秦军所灭。

沙丘之谋

秦始皇去世后,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还有皇子胡亥密谋,下旨除掉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然后扶胡亥登基,成为秦二世。

此举虽然短期来看,李斯、赵高、胡亥都得到了好处,但是长期来看,他们坑了自己。

李斯被腰斩,赵高被秦王子婴除掉,胡亥则被赵高除掉。

正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才使得刘邦、项羽有了机会,最后刘邦胜出,建立汉朝。李斯等人无疑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董卓入朝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斗得不可开交。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何进想要对付宦官,于是问计于袁绍。

袁绍给何进出了个馊主意:召董卓率军来洛阳,给宦官施压。

袁绍此举,其实是为了搅乱朝堂的水。毕竟他代表的是世家大族的利益,世家大族想要浑水摸鱼。

而何进原本只是个屠户,没啥见识,竟然信了袁绍的话。

他也不想想,他身为大将军,自己就手握兵权,干嘛要找董卓?自己派兵解决十常侍不就行了?

这事情到最后,直接导致了董卓之乱,东汉徒有虚名,三国的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招惹张绣

曹操当初征伐张绣,张绣见曹军势大,于是主动归降,曹操欣然接受。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打住,那就皆大欢喜。可惜曹操偏偏管不住自己,偶然看到张绣的婶婶,为其倾心,邀请其一起聊人生。

结果这事情被张绣知道了,张绣与婶婶感情极好,一气之下,起兵攻打曹操的大营。曹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为了掩护曹操撤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皆战死。曹操损兵折将,颜面尽失。

这还没完,回去后,因为曹昂的死,曹操发妻和他闹别扭,直接跑回娘家了。

曹操因为一时没能管住自己,才吃下如此苦果。

铁索连环

赤壁之战开战前,其实曹操这边的胜算是非常大的。他只要大军驻足不前,然后软磨硬施,东吴那边是撑不住的。至于刘备,在当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曹操偏要和孙刘联军正面开战,并自以为是的用铁索把战船都连起来。最后几十万大军被一把火烧得折损大半。

曹操之败,关键在于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他手下水军不行,而孙刘联军水军最强。这一战的结果,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

海上之盟

虽然很理解宋朝皇帝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执着,但是麻烦他们做事之前,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实力好不?

通过海上之盟,大宋与金国得以结盟,一起攻打辽国。

这个思路没错,可惜宋朝君臣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整个辽国基本是金国打下来的,宋军的战绩简直惨不忍睹。

最后宋军联燕云十六州都拿不下,还要向金国求援。

这也让金国看清了宋朝的虚实,直接导致了金兵南下、靖康之变的发生。二帝北狩,无数宗室、王公成为阶下囚。实在是太丢脸了。

建文削藩

抄作业都不会,也不知道建文帝这个备受文人推崇的皇帝,平时是怎么学习的?

削藩没错,但是他的做法全错了。

人家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都做好示范了,《史记》里面已经把标准答案都写好了,直接抄就行了。

汉文帝对于那些诸侯王一直是安抚,尽量让他们满意,这样诸侯王们不会搞事情。而朝廷趁此机会不断积蓄力量。

汉景帝时期,朝廷已经有和诸侯王一战的实力了,但是汉景帝依然隐忍不发,继续积蓄力量。与此同时,采用晁错的策略,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如果能这样温水煮青蛙,慢慢削弱诸侯王自然好,万一不成,开打就是了。

而汉武帝的做法更高明,他的推恩令堪称史上最强阳谋,诸侯王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结果建文帝这些都不学,刚继位就拿自己的几个叔叔开刀,使得燕王朱棣有借口起兵。与此同时,他重用文臣,使得不少武将站在了朱棣那边。

一手好牌被他拆开来打,最终满盘皆输。

慈禧做寿

关于慈禧太后,人们都没有好印象。这怪不得别人,这位老佛爷在很多事情上做得太离谱了。

比如有一次他要做寿,但是朝廷当时已经拿不出钱了。醇亲王为了讨好慈禧,出了个馊主意:北洋水师有钱,不如拿来给老佛爷做寿吧?

要知道这笔钱是北洋水师用来采购新式武器装备的,发展强大的军力,尤其是海军,是那时候最重要的事情。

可惜慈禧竟然听信了醇亲王的建议,真的用那笔钱做寿了。

此事也间接导致了北洋水师的覆灭,这让人十分无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