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一个传奇的王朝,有辉煌的开始,也有落魄的结束。
虽然有八百年的统治历史,但是其中有五百多年都是乱世,真正能号令天下的周朝其实没有很长,也就两百多年,和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差不多。
那么周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五百年乱世之中,周王室就没有想过要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周王室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一位中兴之主?
商朝某年,商纣王帝辛暴虐无道,周武王起兵伐商,两支军队都来到了距离朝歌不远的牧野,商纣王与周武王的最终决战将在这里进行。
虽然商朝的军队比周朝的军队还要多,但是这场战争其实在开始前就已经决出胜负了。
商纣王大势已去,百姓们没有一个向着他的,就连士兵们也临阵倒戈,纷纷加入周武王的阵营。
周武王想象中的一场大厮杀并未出现,他们很顺利地便攻入了朝歌。此时的商纣王还在朝歌皇宫里喝酒取乐,全然不知敌人的到来。
当周武王攻入皇宫后,商纣王这才反应过来,但是他已经无路可逃了。商纣王如果被活捉,那等待他的将会是无尽的苦难。
因此,商纣王宁愿自焚而死,也不愿意成为周武王的俘虏。商纣王死后,周武王称王,建立了周朝。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战争结束之后,周武王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社会制度,既能让跟随自己的功臣满意,又能让自己稳坐江山。
于是分封制便应运而生,周武王将打下来的土地都分给了自己的功臣们,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
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不仅能组建自己的“小朝廷”,还能合法地获得当地的税收,甚至还能组建自己的军队。
当然,周王室也不是将这些诸侯彻底放养,诸侯们也有自己该做的事,比如听从周王室的调遣,每年都要朝贡等等。
刚一开始的时候,分封制确实很有用,不仅解决了功臣的安置问题,还稳固了周王室对全国的统治。
分封制确实好用,但是使用分封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周王室一定能镇得住这些诸侯国。王室没有自己的强大军队,这些诸侯国可不一定愿意听从调遣。
诸侯国的一代诸侯王都是功臣,他们与周王室的交情很深,而且身边也没有军队,因此他们造反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到了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分封制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诸侯王的孩子们对周王朝可没有什么交情,更没有什么信仰。
每位诸侯王肯定不止一位妻子,也肯定不止一个儿子,这些儿子里难免有不听话的。如果不对这些孩子们加以管教,将来他们继承了诸侯国,很有可能会引发动乱。
如果想让分封制长久实行下去,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强大,再限制诸侯国的强大,不能让诸侯国太过分。
周武王的儿子为周成王,周成王的儿子为周康王,他们两个在位时,周朝一片盛世景象,史称“成康之治”。
本来以为这会是周朝崛起的开始,但是没想到这居然是周朝的巅峰,往后的日子里是一朝不如一朝,一代不如一代,周王室渐渐衰弱了。
周昭王在位期间,他带领着周王室的军队出征,讨伐的目标是长江流域的几个小国。这一战毫无疑问取得了胜利,但是在周昭王凯旋的路上,他们遭遇了天灾。
天灾发生时,周昭王正在过桥,大桥瞬间垮塌,周昭王也随之丧命。
周昭王被河水冲走后,周朝的军队顿时大乱。
有人想去救周昭王,反倒把自己也搭了进去;有人想就地不动,但是却被推搡着掉入了河里;有人想逃离此处,却又被后面的人推了回来。
这次天灾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包括周昭王。
周昭王的死加快了周王朝的衰弱,周王室的兵马也损失了不少,周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周穆王即位之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命令军队休养生息,尽量不要再让他们参与战争了。但是周穆王做下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周穆王在位期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频繁骚扰周朝的百姓,周朝百姓们苦不堪言。周穆王只需要出兵防御即可,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周穆王不仅赶走了犬戎,还打到了犬戎的老家。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却再次削弱了周王室的军队。
而且就算周穆王将犬戎打得很惨,犬戎还是总来骚扰周朝的百姓。这次他们还叫上了帮手,犬戎和北狄一起来的。
周厉王几人之后,不但没有建立防御工事,反而开始对国内的百姓下毒手。
他甚至不让百姓们议论他,百姓们说一句抱怨的话,周厉王就要动一次大刑。
周厉王的残暴行径引起了众人的不满,由此引发了“国人暴动”,百姓们打入京城,周厉王被迫逃离都城。
“国人暴动”令周王室的威信一落千丈,连百姓暴动都镇压不了的周王室,又有多少兵力对抗强大的诸侯国呢?
周厉王逃走之后不久便去世了,他的儿子周宣王继承了皇位。周宣王是周朝为数不多的明君,很多人在他身上看到了周朝崛起的希望。
但是这位周宣王却不明不白地去世了,继承皇位的便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此时的周王室已经十分弱小,但是周幽王却不自知,还以为各个诸侯国会听从他的调遣。
此时的周幽王就好像是那个放羊的小孩,第一次说狼来了,人们都跑来救他,结果狼根本没有来。
原本各个诸侯国就不乐意来,心里有气之后就更不愿意来了。
不久之后,周幽王曾经的岳父申侯联合西边的犬戎,一路攻入了西周的都城。周幽王急忙请求诸侯们的帮助,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回应。
周幽王仓皇出逃,但是已经太晚了,犬戎人很快就追上了他,周幽王最终死在了骊山之下。
周幽王死后,按理说周朝就该灭亡了,但是申侯并不想让周朝灭亡,他将自己的好外孙立为了皇帝,也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担心犬戎再次攻入都城,所以他刚即位便开始准备迁都,他将都城迁到了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在那里重新建立的周朝,史称东周。
虽然东周在诸侯们的支持下建立起来了,但是却一点作用也没有。因为现在的周王室完全就是一个吉祥物。
东周分为两段,上半段为春秋时期,这个时期的诸侯们还算对周王室有点尊重,他们将周王室视作“号令天下”的信物,谁能拿到这个信物,谁就能称霸。
自从“三家分晋”之后,东周就进入了下半段,也就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更加看不起周王室,他们甚至不再需要周王室这个信物来号令天下。
也就是说,周王室连当个信物的资格也没有了,诸侯国已经在想着建立一个新的“周朝”了。
秦武王去洛阳开会的时候,看上了周王朝的鼎,他想试着举起周鼎,借此羞辱周赧王。
周赧王终于硬气了一次,拒绝了秦武王的无理要求,结果周赧王被秦军赶出了皇宫,只能到另一个诸侯国借住,不久之后周赧王病逝,秦国随手就灭掉了周王室。
东周时期的周王室那是要多没用有多没用,如果想要让东周王室出现一位中兴之主,那可真是太难了。
如果想让周王朝复兴,周王室就必须有一支较为强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借用别人的。
先不说东周王室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有没有那么多兵,难道周围的诸侯国会眼睁睁看他们召集兵马吗?
因此周王室自己建立军队这一条不可能行得通。如果先依附于别人,然后再趁机夺走兵权呢?这件事的难度其实不亚于自己建立军队。
各个诸侯国都已经独立很久了,各个国家的掌权人也已经基本确定,突然空降一个周朝的天子,恐怕很难服众。
想要从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手里夺走兵权,这种事想想也不太可能发生。如今周王室手里还有什么筹码呢?就连周王室的唯一性,也已经不存在了。
东周王室早就分裂为了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关键这两个国家之间还总是发生争斗,这就让本就摇摇欲坠的东周王室更加弱不禁风。
不过这样确实给周朝增加了一点寿命,秦朝想要消灭周朝,还得把这两个国家都消灭才行。
总的来说,如果想要东周王室出现一位中兴之主,那么他首先需要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拥有一支军队。
拥有一支军队之后,还要指挥着这支军队征战四方,而且很有可能需要面对六国的围攻。他还需要在六国围攻下活下来,并且击败六国,将他们臣服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