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配角传24】:王甫——广汉才俊展才华,史册留名忠魂传

米多知道 2025-02-09 06:04:46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然而,关羽在荆州被杀,成了刘备心中永远的痛。为了替关羽复仇,刘备不顾群臣劝阻,毅然决定讨伐东吴。

在这场注定悲壮的战争中,王甫再次被刘备委以重任。王甫是广汉郡郪县人,最初担任刘璋的州书佐,负责处理文书事务,后来归附刘备,出任绵竹令,又调任荆州议曹从事,协助关羽治理荆州事务。

现如今,刘备要伐吴,王甫随军出征。(王甫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留守麦城并自杀殉节,但根据史书记载,王甫并未参与麦城之战,而是回到了益州)。

出征前的嘱托

临行前,刘备召集群臣,商议伐吴之事。王甫虽未在朝堂上发表言论,但他私下多次向刘备进言,提醒他不要轻视东吴的实力。可是,沉浸在复仇怒火中的刘备,早已听不进任何劝谏。

“陛下,东吴地势险要,水陆皆备,不可轻易冒进。”王甫在刘备耳边低声说道。

刘备摆摆手,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关羽是我最信任的兄弟,如今他被害,我若不讨伐东吴,何以对得起天下?”

王甫见劝谏无果,只能默默点头。他知道,这场战争或许不会有好的结局,但他仍愿以一己之力,为刘备分担些许责任。

随军出征

刘备率军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地从白帝城出发,沿长江而下,直指东吴。王甫随军而行,日夜操劳,协助刘备处理军中事务。

然而,这支庞大的军队在行军途中便暴露出诸多问题。蜀汉战船较少,粮草补给困难。再加上东吴的水军优势,蜀汉军队在水路上屡屡受挫。

王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向刘备建议,应当稳扎稳打,寻找合适的时机再发起进攻。然而,刘备早已失去了耐心,一心只想速战速决。

夷陵之战的惨烈

公元222年,刘备的军队抵达秭归,与东吴名将陆逊的军队对峙。陆逊采取了火攻战术,将蜀汉军队困在山谷之中。

火光冲天而起,喊杀声震耳欲聋。蜀汉军队陷入一片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许多人甚至来不及抵抗,便被火海吞噬。

王甫眼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试图组织残余兵力,坚守阵地,但敌军的攻势太过猛烈,根本无法抵挡。

“陛下!快撤!”王甫拼尽全力,想要护送刘备突围。

刘备站在高处,望着燃烧的战场,口中喃喃自语:“关羽,朕不能为你报仇了……”

最后的时刻

就在这时,一支箭矢破空而来,正中王甫的胸口。他踉跄了一下,最终跪倒在地。鲜血从他的胸口中涌出,染红了他手中的令牌。

“陛下快走……”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刘备听到动静,回头望去,只见王甫倒在地上,双目圆睁,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刘备心中一痛,急忙上前扶起他,却已无力回天。

“国山(王甫的表字),你放心,朕一定会为你们报仇!”刘备的声音哽咽了。

然而,王甫已经听不到这些话语。他缓缓闭上了眼睛,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的微笑。这一刻,他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安心地离去。

结语诗:

广汉才俊名王甫, 刘璋麾下书佐贤。

刘备夺蜀归其主, 绵竹令任展才华。

转赴荆州议曹职, 襄助关羽镇东方。

忠言逆耳未见信, 麦城悲歌终成殇。

章武二年随主征, 秭归败绩命归天。

虽非演义传奇话, 史册留名忠魂传。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