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的大型建筑市场,这里有数百间店铺,陈列着成千上万种商品。对于追求经济实惠的买家以及充斥着假冒商品的仓库而言,这里宛如“天堂”。吸引顾客的并非产品质量,而是价格。

顾客问:“为什么价格会有差异?原因是什么?”
商家答:“嗯,我们就是这么定价的。”
这里的建筑材料价格比正规商店便宜,但存在一个问题——没有相关文件。
顾客问:“你们有散装混合物的证书吗?”
商家答:“我们俄罗斯人在这方面做得很糟糕。”
当一些人还在索要文件时,另一些人则默默地把货物扔上车。从电缆到水泥,整个建筑材料市场被假货淹没,遍及全国。

水泥制造商执行总监达里娅·马丁金表示:“在水泥市场,造假者所占份额很高。根据技术法规协会的数据,2023年,这一份额达22.1%,造假水泥量为1370万吨。”
有一组令人担忧的统计数据:市场上每三根电线或电缆中就有一根是次品,每三批混合材料或水泥中就有一批存在质量问题。所有东西都可能被伪造:管道、散热器、钢筋,甚至是自攻螺钉。这些假货看起来,有时甚至与正品一模一样。
“按照通常的‘价格=质量’逻辑,买家很容易被欺诈者蒙骗,多花冤枉钱去购买假货。毕竟,假货有时甚至更贵,因为它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假象。所以在选择产品时,不能单纯依据价格来判断质量,因为价格并不能保证质量。”

米哈伊尔原本计划花费25万卢布购置的建筑材料,本应能保护房屋抵御风雨,但结果发现那些面板存在缺陷,尺寸比宣称的要短一些。
受害者抱怨道:“材料上有一些保存的痕迹。商店和制造商都推脱责任:我们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技术,没办法做得更好。”
如今在商店里,电工类商品的情况也是如此。卖家毫不避讳地展示着明显的假货。例如,电线标注的是2.5毫米,实际只有1.5毫米。
电气工程师阿列克谢·阿丰奇科夫强调:“铜含量较少,导电性能就会变差,其载流能力低于正常的横截面规格。”
这就是这种电缆在承受负载时会发生的状况。
通讯员描述道:“电线通电才几分钟,就已经开始冒烟。绝缘层在好几个地方融化了。现在,它的温度大约在150 - 160度。”
由于俄罗斯市场上部分建筑材料质量欠佳,每年大约会引发6万起火灾。原因在于监管不足,这使得假货得以流通,而矛盾的是,这些假货居然还能拿出证书。
工业和贸易部承诺会整顿市场。该部门开发了一个实验项目,试图恢复国家层面的监管。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俄罗斯联邦技术与计量署一直在关注水泥、混合材料以及电缆的质量。
俄罗斯联邦技术与计量署负责人弗拉基米尔·季莫费耶夫表示:“自项目实施以来,俄罗斯联邦技术与计量署确保了所有必要的技术和规范准备工作,以履行监督职能。”
相关部门计划在这类商品上引入特殊标记。与此同时,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建筑材料时要更加谨慎,要记住,每一块购买的假砖、每一米低质量的电缆,都可能对生命构成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