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3师的发展历程相对而言复杂,根据革命形势发展,从山西转入冀鲁豫,转入豫东,再到苏北。
3师下辖7旅、8旅、10旅。
就在部队出发时,黄克诚领导的部队率领1.2万人南下,与豫皖苏边区彭雪枫部会合,上级让黄克诚部与彭雪枫部组建八路军4纵队,分别担任政委、司令,下辖2旅、3纵、4旅、6旅。
为何到1941年,上级要让9旅与10旅对调?
10旅在4师建制下,奉命展开反顽斗争。在几个月里,由于各方面因素,使得部队遭受不小损失。奉命撤回皖东北到后方休整。1941年9月,10旅与9旅对调,原因有几个方面,皖东北当时划归四师范围,而且9旅的部队就是从皖东北发展起来的,回到家乡打仗更有利。10旅需要休整补充,苏北兵员不少,能让部队短时间恢复。
当10旅划归3师后,黄克诚依然是这支部队老首长,也非常老家这支部队,他的前身就是红15军部队,红15军团是由25军和陕北红军组建而来,是一支战斗力强的老部队。
可当时,苏北开辟两个军分区,让10旅兼任淮海军分区,刘震担任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另一个军分区由洪学智担任。7旅和8旅作为机动部队。
10旅没有来苏北之前,9旅兼淮海军分区,作为10旅指战员有些不开心,表示:查查10旅家谱,从红军时期就是主力军,怎么变成地方部队,是因为在豫苏皖没打好吗?人家地方部队升级,我们反而降级。实际上,上级希望这支部队得到更快发展,主力地方化,恢复元气。
而且当时的形势,并不是说机动部队就是主力,地方化就是回头路,要坚持发展根据地,就要化下去。将来会有三个旅,甚至更多旅成长起来,战斗力也会加强。
事实上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各根据地主力都在地方化,旅长兼任军分区职务、地方职务都是普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