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什么话题历经两千多年不衰?简而言之,就是求职这个热门话题。古代的求职者往往会采取各种超常规的,出乎主考方预料的,甚或奇葩的办法,来展示自己超常的学识、能力、经验等,使得主考方青睐有加,爱不释手,收入帐下。本文专门聊聊几个典型的古代求职招数。
【百折不挠型】
百折不挠型的代表,笔者首推孔子。
博学好礼的孔子从小聪明伶俐,学习勤奋,20多岁就成为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司寇是主管刑狱的官员,主要职责是追捕盗贼和维护社会治安。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多年,工作虽然说不上有卓越贡献,但没功劳也有苦劳,没苦劳也有疲劳。每天十二个时辰都要绷紧警惕这个弦,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千钧重啊!朝廷似乎不太重视这项工作,对主管官员多年原地踏步不提拔不说,就是口头鼓励也鲜见。
越来越感到委屈的孔子,进入知天命年的第五个年头后,干脆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出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孔子师生周游了许多国家,希望能得到重用,推行儒家国泰民安的那套主张。殊不知在穷兵黩武的诸侯眼中,对讲仁政这一套根本不感兴趣,他们要的是抢地盘掠财物的本事,以便自己做大做强,称王称霸。扳起手指一算,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先后到过卫、曹、宋等一大摞国家去求职。说起来寒心,有的走走过场,假巴意思面试一下,有的干脆来个置之不理。最令人心悸的是,有几次陷入绝境,差点儿丢掉性命。孔子毫不气馁,一直走在求职路上,真是个百折不挠的求职典型!
【以逸待劳型】
姜子牙,又称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超重量级人才,同时也是中国文艺舞台和神坛上的重要人物。
姜子牙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传奇色彩。他早年生活贫困,据说耄耋之年时老婆又和他劳燕分飞,成了一个老鳏夫。但他定力特强,排除一切干扰,凭借好学、智慧和毅力,成为了一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之人。当他得知周文王姬昌招揽人才的消息后,就离开商管辖下的居住地,来到周的领地渭水之滨,以便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到渭水之滨后,他广交朋友,利用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没过多久,一个能断人生死的智叟形象便跃然家家户户了。然后他用一个直钩,钩上不挂鱼饵,且悬垂在离水三尺间的位置钓鱼。钓没钓着不用过多关心,关键是这方法大家头次看到,感觉奇葩,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到姬昌的耳朵里了。
周文王姬昌是个素有大志且绝顶聪明之人,一听到这传闻,就感觉到有异人面世。派了个士兵去请,被他一口拒绝。另派了个官员去请,同样被他一口拒绝。姬昌心想,这个人行动怪异是表象,肯定是个高人耶。于是他虔诚地吃了三天素斋,然后淋浴更衣,亲自出马去礼聘,一番交谈后,立马委以重任。
长话短说,姜子牙后来成了周文王的首席军师,西周开国元勋,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并实施了分封制度。
诸葛亮的求职方法潇洒别致。刘备打听到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消息后,为了请他出山,刘备率领关张二人,三次亲自去拜访,前两次估摸是诸葛亮在“藏猫猫”,让刘备扑了个空。第三次在门外雪地里恭候多时,才感动了刚睡醒的诸葛亮,答应辅助刘备,成就了蜀汉的一番事业。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通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已是老幼皆知,流传百世。因篇幅有限,本话题恕不详叙。
【施展韬略型】
战国时代,家中贫穷的冯谖在孟尝君府邸当门客,混口饭吃,以度时艰。孟尝君的门客很多,分为三等,一等有车乘,二等有鱼吃,三等只有粗茶淡饭。过了段时间,冯谖倚柱弹剑唱没有鱼吃。爱面子的孟尝君就安排他吃鱼。又过了段时间,冯谖老调重弹,唱的是出门没有车乘,孟尝君就安排他出门乘车。再过段时间同样老调重弹,唱的是没能力养家。孟尝君把他老母养了起来。如此这般,大家嫌弃冯谖了,都认为他贪得无厌。
后来孟尝君需派一个懂财务的人到他的封地薛地去处理债务。冯谖主动报名去,出发前,问孟尝君家里需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自己看着办。
这冯谖到薛地后,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券全烧了。老百姓欢呼起来。孟尝君问回来的冯谖买了些啥。冯谖说为你买回来了仁义。孟尝君很生气,但不便发作。后来受新上台的齐闵王排斥,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离封地还有百多里远时,封地的老百姓成群结队来迎接他。孟尝君此时才醒悟冯谖为他买仁义的意义。
冯谖给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死患,我还帮你开辟两个窿。冯谖到魏国去,说齐国瞎了眼不要孟尝君这个人才,哪个国家用了他,哪个国家就会富庶强盛。魏国心动了,就派人携重礼聘他。冯谖要孟尝君不答应魏国。这件事阵仗越搞越大,齐闵王晓得后,害怕人才流失对已不利,赶紧向孟尝君悔过。冯谖又叫孟尝君出面,要求请回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
冯谖连施“焚券取仁”“游说魏国”“薛地建庙”三计,使孟尝君从此后高枕无忧。甭说了,冯谖自此获得了令人眼羡的孟府高级参谋好职位。
【大胆自荐型】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篇》中评价:《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 的文学理论专著。读者朋友知道吗?书刚写成时,刘勰默默无闻,找不到名家来指教,这部著作也得不到重视。后来,他打听到大文学家沈约为人厚道,且是个书迷,于是他心生一计,某天他打扮成一个卖书郎,挑上装有《文心雕龙》等书籍的书担,在沈约府第门前叫卖。叫卖了很长时间后,终于等到沈约从外面回来了。沈约看见有人卖书,便迎上去拿起书来看。刘勰抓紧说道,我写了一本书,很想得到大人指教,只好装成卖书郎,来当面恳求您。沈约把《文心雕龙》带回家去,读后大为赞赏,而且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刘勰又对文稿作了修改。《文心雕龙》从此出了名。刘勰也成了名家,被朝廷破格录用。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辞赋家,以其机智幽默和大胆自荐著称。在汉武帝即位初期,东方朔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决定向汉武帝自荐。他写了一封据说用了3000根竹简的自荐信,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在竹简信中,东方朔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才华和经历,说自己文武双全,是一个难得的全才。尽管竹简数量庞大,但汉武帝仍然耐心地阅读了所有的竹简,并最终被东方朔的才华所打动,把其送上了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