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和慈禧:同为太皇太后,为何人品不一样

写乎 2025-04-14 10:08:20

作者:姜广富

大清王朝出过两个太皇太后,一位是前期的孝庄文皇后,一个是后期的慈禧太后,两人同为太皇太后,都辅佐了两位小皇帝。然而,孝庄文皇后培养出了一个千古一帝,既康熙皇帝,他和儿子雍正、孙子乾隆,开创了康乾盛世,让清王朝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昌盛。

晚清的慈禧老佛爷,掌控朝廷47年,她专横跋扈,享乐腐败,把清王朝带到了亡国的边缘。小品演员范伟一句台词说的好:“同为清朝的太皇太后,做人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一)心系朝廷,辅佐幼帝

孝庄文皇后,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8年,终年75岁,在宫中62载,她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娘,母以子贵,谥号孝庄文皇后。她是大清王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女性政治家,她历经四帝,辅佐顺治、康熙两位幼帝,她牢牢控制着大清王朝的最高权利,成为清王朝的定海神针,她自己没有丝毫野心,却竭尽全力,费心劳神,把控时局,为的是儿孙的九五之尊不被他人夺走,她为清王朝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有关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的爱情故事。笔者认为,孝庄皇后与多尔衮的关系,更多是基于政治利益,她巧妙的运用政治手段,为的是儿子顺治帝的皇位稳定。

多尔衮对孝庄文皇后是真爱,而她对多尔衮是利用,不存在爱情,对多尔衮的丘比特之箭,只有接受,不能拒绝,她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如果孝庄文皇后真爱多尔衮,两个执掌清朝大权的人,要想结合在一起,那个不要命的敢反对,孝庄文皇后下嫁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多尔衮也曾巧施诡计,多次与孝庄文皇后商量,他做皇帝,让福临做太子,他死后皇位还是传给福临。然而,孝庄文皇后有底线,坚决不答应,她深深知道,等到多尔衮真的坐了皇位,羽翼丰满,能不能传位给太子,太子是否被废都是未知,精明的孝庄文皇后忘不了宋王朝的“兄终弟及”,赵光义让赵匡胤两个儿子死亡不明的教训,在她的脑海里回荡。尽管多尔衮有千方妙计,可孝庄皇后却有一定之规,既不能下嫁多尔衮,又不能疏远他,因为,要想稳定大局、夺取中原离不开多尔衮,孝庄皇后在各种关系中游走,是何等的睿智聪明,毕竟是女流之辈,能够做到如此不卑不亢,运筹自如,真的不容易。

孝庄文皇后也是命运多舛,儿子顺治帝刚步入成年,又英年早逝,只能辅佐8岁的孙子玄烨继位,她一如既往,发挥政治智慧,她辅佐幼帝,不直接干预朝政,而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康熙皇帝,提高他自身的理政能力,让他放开手脚,干中学,学中干,除鳌拜,撤三藩,康熙皇帝在前台,孝庄皇后在幕后,祖孙二人相互支持,配合默契。即使康熙皇帝到了成年之后,有军国大事还都要和奶奶商量,可见孝庄文皇后的政治智慧是何等精彩绝伦。

孝庄文皇后不光有政治智慧,而且还在宫中做到以身作则,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她多次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奖励前方将士,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处处表现了她的仁爱之心。

(二)专横弄权,国家罪人

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公元1835年生人,公元1908年去世,终年74岁,她是同治小皇帝的生母,咸丰皇帝的贵妃,她手段毒辣,作风果断,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驾崩,面对咄咄逼人、咸丰指定的顾命八大臣,慈禧联合慈安皇后、皇弟恭亲王奕訢,除掉了宿敌顾命八大臣,垂帘听政,牢牢控制朝廷权力,把持朝纲47年。

同治皇帝英年早逝,皇帝无子嗣继承皇位。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把控权利,选幼小的皇亲做皇帝,也就是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虽为太后,她却垂帘听政,小皇帝光绪岂敢不听她摆布,老佛爷成了朝廷的掌门人,她专横跋扈,说一不二,腐败享受,竟敢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导致甲午战争清海军惨败,不得已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慈禧太后贪生怕死,八国联军入侵大清朝,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安危,百姓死活,携小皇帝仓皇出逃,躲避战乱,太后、皇帝怕死,将士们岂能拼死用力,导致清军连连败退,北京城被八国联军占领。

慈禧太后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极力阻挠国家由弱变强的戊戍变法,囚禁光绪皇帝,残害戊戍变法的六君子,致使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半途夭折。

慈禧太后政治腐败,生活奢侈糜烂,耗费巨资筹备她的六十岁生日寿宴,加剧了国家财政危机。

孝庄与慈禧,两个皇太后,都是辅佐了两个小皇帝,孝庄为了国家,置身幕后,掌控着清王朝,逢凶化吉,迎来了康乾盛世;而慈禧老佛爷,为了弄权,垂帘听政,败坏朝纲,不修武备,难敌列强,圆明园的熊熊烈火加速了大清朝的灭亡。

两个皇太后,一个青史留名,一个遗臭万年,是非曲直自分明,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为国家与百姓做好事的,青史留名,反之,遗臭万年。

作者简介:姜广富,系泰安市作协会员,喜爱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是活跃在文学创作圈内的老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