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一则令人揪心的救助视频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一位95后的年轻姑娘冯双双,眼含泪水,对着镜头说出了那句震撼众人的话:“谁愿意给我40万救我父亲,我就嫁给谁。
”“妙龄女子”“卖身救父”,这些极具冲击力的词汇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众说纷纭,各种猜测和评论如潮水般涌来。
有人说:“古代有董永卖身葬父,那是因为以前经济条件差。可现在都21世纪了,怎么还来这一套?”
“说不定是想当网红,拿父母炒作呢!”
但也有人选择理解:“大家别这么说,姑娘肯定是走投无路了,要是有别的办法,谁会出此下策啊。”
随着事情越闹越大,媒体也闻风而动,纷纷赶赴冯双双的家乡,想要揭开这场风波背后的真相。
如今,距离当初发布求助视频已过去快5年,她的 “卖身救父” 之举究竟得到他人支持了吗?她又是否如愿拿到 40 万,把自己嫁出去了呢?让我们走进冯双双的故事。
一、冯家喜得千金
1995年,在河南平顶山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冯双双来到了这个世界。冯家有个温暖的习俗,家里添丁,老人家都会包红包表达祝福。
冯双双的父亲冯老大,作为家中长子,对这个新生命满心欢喜,大手一挥,给女儿取名 “双双”,寓意好事成双。
那时候物资还比较匮乏,农村生活相对艰苦,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但即便条件不好,冯双双依然是家里的宝贝。
家里养了两只母鸡,一只鸡下的蛋攒够 20 个就拿去集市卖,而另一只鸡下的蛋,父母都会都留给冯双双补充营养。
每当夜幕降临,父母扛着锄头从地里劳作归来,父亲总会像找到宝藏一样,从鸡窝里摸出一颗白花花的鸡蛋,在女儿面前炫耀:“哎呀,我的乖宝,你看爸爸找到什么了。”
这时,小双双就会蹦蹦跳跳地跑到爸爸跟前,开心地拍着手喊:“哇,今晚又有蛋吃咯!”
母亲则会小心翼翼地接过鸡蛋,放进米粥锅里煮熟。
在冯双双的记忆中,那小小的鸡蛋是童年里最难得的美味。而她长大后才明白,父母从来不吃鸡蛋,不是因为不爱,而是舍不得,他们总是把最好的都留给自己。
后来,弟弟妹妹相继出生,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父母白天忙着种田,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就落在了冯双双身上。她小小年纪就变成了 “小大人”,不仅照顾弟弟妹妹,还学着做各种家务。
父母深知没文化的苦,一心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所以总是叮嘱他们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可遗憾的是,冯双双和弟弟妹妹的学习成绩都不太理想。
高考结束后,冯双双连普通大学都没考上。父母劝她复读,可她却坚决不同意。她心里清楚,家里养育三个孩子负担已经很重,如果自己再复读,一年又要多花一万左右。
她不忍心加重父母的负担,于是拉着父母的手,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爸爸妈妈,我真不是读书的料,复读也不一定能考高分。我去打工,让弟弟妹妹好好读书。”
在农村,孩子一旦选择早早进入社会,未来的人生似乎就被限制住了,大多会像父母一样,早早结婚生子,重复着平凡的生活。
二、走出农村,去大城市
离开学校的冯双双,心中却怀揣着对生活的别样期待。她跟着村里的人来到城市,想要寻找新的可能。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她在宣传栏上看到一则招聘服务员的广告,兴奋不已,赶忙记下地址。
她沿着大街小巷,问了好多路人,才终于找到了那家酒店。当得知那里的平均薪资有 1500 元时,冯双双又惊又喜,毕竟她上学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才 100 元。
然而当经理了解到她的年龄和学历后,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她:“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就你目前这条件,洗碗都没人要你。”
这话说得冯双双又窘迫又尴尬,她红着脸,低着头,小声说了句 “抱歉,打扰了”,便匆匆逃离了现场。
接下来的几天,冯双双四处应聘,却一次次被拒之门外。她垂头丧气地走在街头,委屈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难道这偌大的世界,真的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吗?
就在这时,几个长相靓丽的姑娘在街边发传单,她顺手接过来一看,是美容院招聘技师的广告。她正准备把传单还回去,其中一个姑娘却热情地说:“我们正在大量招人呢,我看你挺合适的,来试试吧。”
冯双双有些心动,心想:“试试就试试,反正我也没钱,不怕被骗。”
没想到,这一试,她居然成功了。原来,美容院的店长也是从农村打拼出来的,看到冯双双的第一眼,就仿佛看到了曾经初到大城市,土气却淳朴的自己。
店长深知这类姑娘为了留在城市会有多努力,认定冯双双是可造之材,所以没多交谈就决定录用她。
直到走出美容院,冯双双都觉得像在做梦,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应聘服务员被嫌弃,工资更高的技师岗位却应聘上了,她觉得自己那天肯定是撞大运了。
入职后,冯双双果然没让店长失望。上班第一天,她就拿出了十足的干劲,每天最早到店,最晚离开。她谦虚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请教,还认真做笔记。对待顾客更是热情周到,没过几个月,就成了店里业务最好、最受欢迎的美容技师。
发工资的时候,是冯双双最开心的时刻,她的工资比其他同事高好几百。她总会拿出一部分寄给父母,剩下的存进银行,满心畅想着再过几年,等卡里的钱足够了,就在城里开一家美容店,把父母接到城里享福。
三、突遭变故,晴天霹雳
然而,命运却突然给了冯双双沉重一击。
2020年3月19日,冯双双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当时她正在店里给顾客做脸部清洁,兜里的手机突然响个不停。
她本想等忙完再回电话,可电话一直响,她只好让同事帮忙顶替,自己去接电话。刚按下接听键,母亲焦急的声音传来:“你爸他,现在在医院。医生说很严重。”
那一刻,冯双双只感觉天旋地转,胸口像被巨石堵住。她火急火燎地赶到医院,父亲刚被推出抢救室,脸色苍白得吓人,怎么呼唤都没有反应。
母亲哭着告诉她,父亲早上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她在厨房做饭,听到院子里有闷响,还以为是木头倒了,没太在意。过了一会儿出去叫父亲吃饭,才发现父亲直挺挺地躺在地上,昏死过去。
母亲一个人抬不动,叫了邻居帮忙才把父亲送到医院,到了医院就直接进了抢救室。
冯双双强忍着泪水,安慰母亲不要着急,然后自己去医生办公室了解病情。
医生拿着片子,表情凝重地说:“你父亲患的是‘急性肾病综合症’,送来太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目前需要靠肾透析维持,治疗费前前后后大概得准备 40 万。”
听到这个数字,冯双双眉头紧锁,紧握着拳头,指甲都掐进了肉里,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说:“谢谢医生,我们会尽力凑钱的。”
但她心里清楚,自己卡里所有的钱加起来才3万,这 40 万简直是天文数字。但若要让她放弃父亲的生命,又怎么可能呢?
那段时间,对冯双双来说,每一天都无比煎熬。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绞尽脑汁想办法筹钱。
然而,对于一个20几岁的年轻女孩子来说,一没人脉,二没资源,借钱谈何容易?长期的焦虑与失眠,让双双的眼圈一天比一天黑,头发也一把一把地往下掉……
亲戚们东拼西凑,一共凑了2万,虽然和40万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但她知道大家已经尽力了。
她又打电话向同事借钱,可平时和和气气的“姐妹”们,一听要借钱,个个开始哭穷,甚至还有人质疑她在编故事。
母亲经常偷偷跑到医院楼道里哭,要强的父亲也几次趁人不注意拔掉胃管,想要直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拖累。
冯双双和母亲只能轮流守着父亲,生怕他再做傻事。
四、求助网络,“卖身救父”
走投无路之下,冯双双想到了向网络求助。她录制了一段视频,流着泪讲述了家里的困境。
视频最后,她说出了那句 “谁能给我40万救我父亲,我就嫁给谁”。
冯双双本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姑娘,如果不是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她怎么会用这种方式暴露自己的隐私,拿青春做交换呢?
视频发出的那一刻,压抑了几个月的情绪彻底爆发,双双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
她既希望视频能被更多人看到,这样父亲就有救了;可又害怕被人看到,万一真有人用40万换她的一生,她真的能坦然接受吗?
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让冯双双没想到的是,视频刚发出去没多久,就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面对她 “卖身救父” 的举动,有人质疑,也有人同情。
很快,媒体也关注到了这件事,他们根据视频里的信息,找到了冯双双父亲所在的医院。
在医院走廊的一角,他们看到了病床上面容憔悴、枯瘦的冯双双父亲,旁边两张简陋的椅子,就是冯双双和母亲休息的地方。累了,她们就趴在床沿打个盹;饿了,就吃个馒头就着白开水。
这一幕,让记者们都为之动容。
五、孝道感动网友,爱心汇聚成河
随后,媒体对这件事的真实性进行了报道。有了官方媒体的加持,冯双双的事迹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众多爱心人士被冯双双的举动所打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生活物资、爱心善款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大家关切的问候也让冯双双十分感动。
没过多长时间,40万手术费筹集到位。靠着这笔爱心捐款,冯双双父亲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出院那天,父亲拉着冯双双的手,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一定要学会感恩,是这些爱心人士挽救了我,也拯救了这个家。
曾经,冯双双在网络上公开表示,愿意嫁给帮助自己的救命恩人。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只希望这笔钱能治好她父亲的病,让这个家重归幸福。
冯双双把网友捐赠的每一笔钱都认真记在本子上,她想着,等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把钱还上,或者把自己赚的钱捐赠出去,帮助更多的人。
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冯双双学到了一些护理知识,她萌生出当护士的想法,于是重新去上了卫校。她说:自己曾经被爱照亮过,所以也想成为一束光,去温暖更多的人,把这份爱和希望传递下去。
在人最脆弱无助的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善举,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就像漆黑夜空中的一点星光,
寒冷冬日里的一炉炭火,
大雨中的一方晴空。
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足以抵御困难,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敬请点赞、转发、关注。
万恶的医院!!!!喝人民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