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鹭湖姑娘 素材来源/董明月
(声明:作者@白鹭湖姑娘在头条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非纪实,情节虚构处理,请理性阅读!)
村里人给我取了个外号,喊我“董事长”。反正叫起来也顺口,大家并非恶意,久而久之,我这个外号远近闻名,一提“董事长”,大家都知道是上杨村刘能进家二儿媳妇。
公婆膝下有5个儿女,我老公排行老二, 他有1个哥哥、1个弟弟和2个妹妹。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当初我跟老公搞对象时,我父母不太乐意,怕今后人多嘴杂,关系不好相处。
但当年我跟老公一见钟情,最后我说服父母,还是嫁给了他。
可真正居家过日子就知道“锅是铁打的”了!
因为大伯哥腿有些残疾,直到我嫁进门第三年,他才找了个外地媳妇,娶大嫂时没少花钱。
儿子多的家庭做父母的辛苦,忙完大的、忙小的,好在小叔子长得也一表人才,还会木匠手艺,当年婚房没盖好,就有人给他介绍对象。
记得那年小叔子去相亲时,婆婆非让我跟着一块去给“掌掌眼”。结果还闹了个笑话,那天对方到场的有两个年轻女孩,穿紫色衣服的才是媒人介绍的小兰,而那个穿大红色高领毛衣的是她表妹。
待众人落座,媒人才介绍说穿紫色衣服是今天的“女主角”,当时小姑子就凑到我耳边悄声说道:“二嫂,还是穿红毛衣的长得好看。”
其实哪个漂亮谁看不出来呢?再看看小叔子的表情,也是不满意的样子。我心里暗暗埋怨那个小兰,今天这个日子,咋找表妹这个“陪衬人”呢?我估计这门亲事要黄。
果不其然,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小叔子就阴沉着脸,说那个小兰皮肤黑,个头也不高,他不乐意。
本以为这事就算了,可谁知道小兰看上小叔子了!接下来,小兰三番五次托媒人过来传话,说如果两人亲事成了,只要男方盖两间平房都行,她不但不要彩礼,连房里家具以及家用电器都是女方买。
一听这个条件,公婆当然很高兴,再一打听,得知小兰家境殷实,就姐弟两个,父母是开碾米厂的,家里还开一个小卖铺。
因为那个介绍人是婆婆的表姐,跟小兰家还有拐弯亲。所以她一再强调,说娶小兰没亏吃,小兰除了模样不出众外,人品好,地里活、家务活都是一把好手。
为了说服小叔子,婆婆又把我和老公从城里叫回去,给他做思想工作。
想着家底子也薄,有姑娘愿意嫁就很不错了!最终,小叔子迫于压力,还是答应了。
直到结婚的头一天晚上,小叔子还嘟囔道:“我真没看上小兰,都是你们逼的。”
当时我一听暗暗叫苦,生怕强扭的瓜不甜,到时候再出幺蛾子可咋整。
可事实证明我担心是多余的,小兰驭夫有道,小叔子婚后也像个过日子的样子。而且小兰确实贤惠又能干,她娘家也没少贴补他们。
当然,小兰更是对我和老公充满感激,她知道为了她能嫁进这个家,我们两口子功不可没。
三房儿媳妇都娶齐了,公婆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哪有十全十美的家庭呢?大嫂嫁进门好几年,肚子不见动静,婆婆领着她求医问药,检查说大嫂是先天性无法生育。
想着大儿子腿脚也不好,再说大嫂除了不能生养外,也没好吃懒做,两口子感情也不错,就这样过吧,万一有奇迹发生呢?
倒是小兰生孩子稠,她嫁进门第二年,大侄女出生,按政策他们是可以生二胎的,结果4年后,小兰又生了个女孩。
如此一来,弟兄三个中,只有我和老公有个男孩,公婆觉得人丁单薄,但他们也不好意思开口,让小兰他们躲出去生三胎啊。
不等计生办小分队下来人拉小兰去做结扎,有天晚上小兰父母和她大妈一起过来了,娘家人目标很明确:赶紧偷跑,出去躲计划生育去,农村没有儿子不行。
既然亲家两口子都支持小兰走,给了公公很大勇气,于是他一跺脚,道:“要走就赶紧走!省得夜长梦多!”
就这样,大伯哥和我老公连夜把小叔子家的粮食和值钱的家用电器转移走,没等天亮,小叔子带着小兰坐着三轮车偷跑了,两个女儿都留在家,当时小女儿还没满月。
每每回想当时那个情景,真跟“跑反”似的,让人提心吊胆。
本来已经在安度晚年的公婆,如今为了帮小儿子一把,又多种了两亩地,另外还得一把屎、一把尿拉扯着小孙女。
不仅如此,老两口还得应付上面找麻烦的人。怕公公脾气不好跟人发生冲突,我就教他们一问三不知,有道是“一人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嘛。
可每次我回老家,大嫂就撅着嘴对我说老两口偏心,纯粹就是“找虱子往头上挠”,说万一小兰他们一直不回来,那两个孙女要养到哪一天?到时候老两口把“棺材本”都得搭进去。
当时我一听觉得大嫂太没肚量,自己不生养,还反对别人干嘛,再说了也没让你搭钱啊!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我嘴上没好意思这么说,毕竟大嫂也怪可怜的,娘家离得远,几年也没回去一趟,跟我吐吐槽发泄一下也行。
于是我安慰道:“谁说都是老两口在搭钱啊,大妹和小妹都在帮衬呢,一家人还是别计较那么多吧。”
那时候我就心里替小兰祈祷,希望她争口气,三胎来个儿子就大功告成了!
也是小兰运气好,出去没多久她就怀孕了,结果三胎还真生了一个男孩!
想着家总是要回的,因为孩子需要上户口啊,就这样,小兰硬着头皮回来接受罚款,还做了结扎。
但小叔子后来留在城里继续打工,估计是在外尝到甜头,感觉比种地强。
小兰一个人带三个孩子在家,还种6亩多地,显然力不从心。就这样,讲起来跟公婆分家了,其实一天三顿差不多都在一块吃。
对此,大嫂又不高兴了,经常在我面前嘟囔,可我只能做“和事佬”,两边都不得罪,同时希望大嫂看开点,毕竟只有小叔子他们孩子多,负担重,公婆力所能及地帮一把也正常。
转眼又过了两年多,小叔子在外跟着别人做生意摸出来路数,他在老丈人的帮助下,买了一辆汽车,专门负责帮人拉货。
眼看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公公欠福气,有天他在地里干活突发脑溢血,等发现后人已经不行了。
大嫂逢人便说,公公就是帮小儿子而累死的。
没有公公犁田,小兰的责任田种不下去了,那年春节不久,小兰带着儿子到小叔子那打工,两个女儿又扔给了婆婆。
农村的“长舌妇”多,“叫花不服淘米”的,他们知道大嫂小心眼,所以经常在她跟前挑拨离间,说婆婆这么做不对,明显偏心。
俗话讲,“好人怕三戳,坏人怕三说”,大嫂有天直接跑到婆婆跟前,说如果长期这样,将来别指望其他两个儿子给她养老。
婆婆被大嫂这么一闹,心想肯定我也这么认为的,于是那年正月初二,婆婆找小兰谈话,让她过完年把老大留在家上学可以,但二孙女让小兰必须带走。
小兰一听,两个挨肩大的孩子都去城里,开销太大,哪能攒住钱?她一着急,给婆婆来一句:“是你孙女,你必须照看,行也行,不行也行!”
婆婆一辈子是个阿弥陀佛的人,被小兰这么一顿说,她火气也上来了!当时也没给小兰好看,这婆媳俩在门口吵了起来,正好被我从娘家拜年回来遇见。
避免矛盾升级,我把小兰拉到我家,询问情况后,当时就狠狠批评了她。
我对小兰说,老人只能哄着,不能言辞激烈吓唬她,再说了,婆婆也不靠你生活,再不济,她还有两个闺女呢,你用这个态度说话本身就不对。
小兰被我一数落,也委屈得直掉泪,说实在不行就让两个女儿自己生活,反正会做饭了,饿不着。
我说你这纯粹就是赌气,两个女儿留在家,你就能放心?
小兰忿忿道:“都怪大嫂!就是她不愿意让我出去挣钱,‘拼家穷’!”
得知问题的根源,我对小兰说:“今晚上都到我家吃晚饭,我把老太太和大哥大嫂都叫过来,你必须要当面给老太太道歉。”
那天我和老公做了一大桌菜,但看出来各怀各心思,除了他们哥仨有一搭、没一搭喝着酒,其他人都不咋说话。
趁大嫂进厨房那会儿,我赶紧跟过去,对大嫂说:“大嫂,‘家里不和外人欺’,你看看每次你们有矛盾,是不是都引来许多看热闹的?可要是你跟谁吵架,你看看是谁帮你,肯定还是家里人啊!”
大嫂被我说的不吱声,我接着趁热打铁。
我说:“大嫂,人都是心换心,你对侄子侄女们好,孩子们都记着呢,今后你和大哥岁数大了,让侄子侄女们跑腿叫嘴那是没问题的,指望外人不可能的,你说是不是?”
大嫂被我说得哑口无言,小声嘀咕道:“老太太自己愿意帮着照看,我不反对就是了!”
听大嫂给了放心话,我笑着走出来,对小兰说:“小兰,大嫂刚刚说了,老太太帮你家看孩子她不反对,我肯定也不会反对,下面就看老太太的意见了。”
不等我把话说完,婆婆生气地说道:“跟我那个态度说话,我要是还给她看孩子,还以为我怕她呢。‘眼珠子都指望不上,我还指望眼眶子’吗?”
小兰在旁边急得掉眼泪。
我笑着开导婆婆道:“你老人家‘大人不记小人过’,小兰那是有口无心。再说了,在外开支本来就大,都带出去不现实。假如小兰真把两个孩子扔家在,你不管,万一出了事,外人不得骂你这个当奶奶的嘛。”
与此同时,我从背后捅捅小兰,朝她使眼色,意思就是:赶紧给老太太道歉啊!
小兰也是那种“睡得着、醒得快”的人,她马上站起来,对婆婆说:“妈,我知道是我们拖累你了!你别生我的气,看在孩子面上,就原谅我吧,我今后一定改!”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小兰一番话,也是给婆婆找了台阶下。
就这样,正月初八,小兰两口子正常外出打工,把两个女儿留给婆婆照看。
小叔子头脑灵活,没过几年自己开起了物流公司,当上了老板,后来不但在城里买了房,还把婆婆和孩子们都接出来。
考虑到大伯哥腿脚不好,随着两口子年龄越来越大,种地也吃力,于是小叔子也把大伯哥他们带出来,大伯哥帮着值班看货,大嫂帮着工人们做饭、打扫卫生,一直到现在都在城里生活。
如今我们弟兄三个的日子过得都红红火火,关系也非常融洽,婆婆80多岁了,身体硬朗。
她常说,我在几个儿媳妇中,是最明白事理的,他们老刘家能娶到我做儿媳妇,真是烧了高香。
我俨然成了这个家的“主心骨”,一提起我的外号“董事长”,家里人都说名副其实,非常佩服我的领导能力。
其实一个家庭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但只要话说开了,相互包容和理解,终归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