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在文化散文《文明的碎片》一书中《道士塔》篇章中这样写道:“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对,就是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外国冒险家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甘肃是文化大省,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给世人留下了一座独一无二的文化宝库!而《敦煌遗书》包括从晋、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一直到北宋的数万件墨迹。这些卷宗墨迹不仅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科技、史地、文化艺术等多方面重要的文献,而且是研究书法艺术较丰富系统的宝贵资料。
敦煌遗书中存在有较多的写经书法。书写者多是有一定文才的写经职业者,长期写经(抄写佛经),对传统笔墨,字的形体,书写得非常熟练,“熟能生巧”,巧中必然产生完美的字形和笔墨情趣。二是由于宗教的需要,写“经”既要求工整细腻,又要求书写速度较快(写经数量较大),以及民族、地区的特点,书体不可避免的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地方特征。(马负书语)
长期以来“经文”形成其独特的书体,后世称之为“经书体”。这本《唐人写经楷书》不同于刻石拓片,而是墨迹,唐人写经的墨迹!!因而保持着原有字形的完美。每个字的结体、间架结构、点划用笔,风神气韵,都是严谨细腻、形体美巧,浑厚素朴,一笔一画,举手投足,肥瘦相宜。
这本唐人写经楷书字帖,是从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唐代经卷的千万字中,经过再三筛选,汇编成册。帖中没有词语,不能成文,千万不要误以为是佛经原文,仅供书法爱好者欣赏和临摹唐人写经书法之用。这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第一次编辑出版唐人写经的字帖,是甘肃省整理敦煌文献并奉献世人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