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点-3400点区间,窄幅震荡了两个月之久,上周五上证指数终于重新站上了3400点。从上涨板块来看,消费赛道可谓功不可没。
以申万三级指数为例,3月14日当天收盘,乳品上涨8.85%,专业连锁上涨7.75%,烘焙食品上涨5.65%,白酒上涨5.62%,软饮料上涨5.32%,生活用纸上涨5.21%,超市上涨4.90%。涨幅靠前的细分板块,基本上都属于消费赛道。
领涨的股票型ETF,也都与消费主题相关,比如食品饮料ETF(515170)上涨5.10%、食品ETF(515710)上涨5.04%、饮食ETF(159736)上涨4.83%、酒ETF(512690)上涨4.76%。跟踪指数包括中证申万食品饮料指数、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指数、国证食品饮料行业指数、中证食品饮料指数、中证酒指数等。
场外的消费主题基金,整体表现也较强,包括汇添富新兴消费、银华食品饮料量化、华宝品质生活、易方达消费行业、银河消费混合等,当天净值均大涨。
沉寂多年的消费板块突然引爆,背后是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释放,具体指向了哪些方向呢?
前期除了多地推出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以及三胎育儿补贴利好以外,周末还出台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向》,重点支持数字消费和健康消费的发展,强调“人工智能+”行动,或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等电子产品消费。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还推动了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如果消费板块的春天来了,哪些指数上攻或更猛呢?
覆盖A股和港股市场、且有跟踪产品的消费指数,目前一共15只。Wind统计显示,2021.1.1-2024.12.31过去四年,中位数下跌幅度为40.75%。其中,中证白酒下跌44.43%表现最差,优选消费50下跌31.11%相对抗跌。
今年以来(截至3月14日),中位数上涨幅度为3.07%。其中,港股通消费上涨30.37%最为领先,消费龙头上涨1.62%表现落后。从最新市盈率-TTM来看,SHS消费50估值约18倍最便宜,消费80估值约46倍最贵。

先看看今年以来表现靠前的几只消费指数!
港股通消费,全称叫做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出50只流动性较好、市场较大的50只消费主题上市公司。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美团-W、比亚迪股份、快手-W、创科实业、小鹏汽车-W、理想汽车-W、百胜中国,合计占比近80%。从细分赛道来看,偏向于互联网可选消费行业,与恒生科技较为接近。
新华SHS新兴消费,聚焦沪港深三地市场新兴消费领域,成分股主要覆盖于食品饮料、家电、传媒、医药行业(与SHS消费龙头接近),新经济特点较为突出,比如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新零售、文娱IP、医美保健等领域。
SHS品牌消费50,筛选了50只盈利能力较强的知名名牌,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权重占比较为接近,既能受益于必需消费的稳定性,又能捕捉可选消费的成长性。
结合2025年以来的政策导向,司令觉得以下细分消费领域更有机会,具体包括:
科技驱动型消费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落地,手机技术迭代(如折叠屏、低功耗芯片)和消费场景创新(虚拟现实购物),智能硬件标准体系完善等,利好AIoT(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AR/VR(元宇宙应用场景)、服务机器人(家庭/商用)题材。
大健康与医疗消费
“健康中国2030”深化,医保目录扩容,老龄化加速银发经济,催生慢性病管理、康复医疗设备,以及年轻人健康意识提升带动功能性食品、代餐、轻医美等,利好家庭医疗设备(血压仪、制氧机)、老年人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
新能源与绿色消费
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充电基础设施补贴、节能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延续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电池技术创新推动成本下降等,利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车、充电桩)、光伏家电、环保材料。
下沉市场与县域消费
乡村振兴资金倾斜,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物流网络、冷链设施)、家电汽车下乡补贴等,利好高性价比家电(扫地机器人、洗碗机)、新能源汽车(微型电动车)、区域性新零售品牌。
国潮与文化消费
文化数字化战略,非遗IP商业化支持,国货品牌政府采购倾斜等,利好新中式服饰(汉服、运动国潮)、国产美妆(成分创新)、文创联名(博物馆IP)、本土潮玩。
简而言之,从政策导向、经济周期、消费结构变化来看,今年可选消费板块的潜在增长动能或强于必需消费。好了,十几只细分消费指数如何挑选,也就呼之欲出了。
欢迎关注“SL基金圈”,本号「轻」财经资讯,「重」选基技巧,坚持用数据说话!
整理数据不容易,辛苦动动手指点赞支持。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购买前请仔细阅读法律文件。如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