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决走科技自立自强的路线,同时要通过真正的科技创新,融入到整个数字经济创新的主赛道。
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需要构建一整套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服务于千行百业,并支撑国家数字经济的运转,这份科技普惠的云技术能力,尤其是国家云,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的时代扑面而来,国产AI生态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亟需一朵智能云,承载国家云在智能化时代的进化,让智能化的“种子”,遍及华夏大地。
向智能云方向进化,这对一直有国家云之称的天翼云来说,既是考验也是责任。据悉,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智能云合作论坛将于4月29日下午在福州天元国际威斯汀酒店三层大宴会厅举办。届时,天翼云一定会带来一场智能云进化的技术盛宴。
过去十年间,云计算如同无声的春雨浸润着数字经济的土壤,帮助企业打破了在计算和存储资源部署的壁垒,让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灵活调配资源,实现业务的快速拓展与创新。
在云计算的黄金时代,行业创新比比皆是,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优化,到金融行业的风险管控升级,云计算的身影无处不在,并诞生了一批云计算领域的优秀企业。
特别是天翼云,坚持多年的自主创新,以云操作系统为核心,从底层基础软硬件技术,到上层高阶云能力,实现了全栈技术的自主可控,成长为一朵国家云。
而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火爆出圈,AI应用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各行各业破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云底座不再仅仅是一个基础能力的支撑平台,也面临算力调度、数据流转、模型训练等全方位的挑战。云平台向智能云底座的演进之路,似乎已成定局。
与此同时,DeepSeek作为产品大模型的代表,尽管推动了国产AI产业的发展,但也需要一种“国产模型+国产算力+国家云服务”的体系,来构建完整的国产AI生态。
从2009年,中国电信成立了“翼云计划”项目组,推进云计算的战略部署和技术探索时起,天翼云就始终以国家云的高标准衡量自己,在国家云向智能云进化的关键节点,天翼云再次站到舞台的中央。
智能化的跃迁正在重新定义国家云的战略价值。当数据要素成为核心生产资料,算力水平决定创新上限时,国家云就不仅是技术平台,更是守护数字主权、培育创新生态的战略基础设施。作为国家云的天翼云显然最为适合承担起这样的重担。
而天翼云的技术路径既保持在主流赛道的领先性,又有筑牢安全可信的根基。这使得智能云与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后,国家云能够真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电网”,持续为千行百业输送智慧能量。
息壤平台,国家云智能化进化的核心中枢无疑,面对AI大模型技术带来的这场静水流深的变革背后,是国家云向智能云进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智能化时代,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而任何变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抓住驱动变革核心点,对天翼云来说,这个核心点就是天翼云息壤。
我们知道,2022年息壤是作为算力调度枢纽来建设的。沿袭这一能力,要解决当下AI算力匹配不均衡的难题时,息壤可以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每分钟数万次、每天上千万次的算力统筹和调度,满足各种领域对算力的极致需求。同时,天翼云已接入50家算力合作伙伴,自有和接入的智能算力合计达到62EFLOPS,位居2024H1中国算力互联调度市场第一和中国智算云服务市场领导者象限。
这份价值既证明了息壤的前瞻性,也见证了息壤作为国家云的核心地位。
在智能化时代,息壤也在不断进化。如今,通过不断迭代演进,息壤也已经从算力互联调度平台升级成为集算网调度、计算加速、模型训推于一体的智算服务平台,并实现了规模商用。
首先,在一体化算网调度方面,天翼云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算力服务体系:面向公共算力服务场景,打造高性能算力底座,为智能汽车、央国企等国家战略性产业提供澎湃算力;面向城市算力网场景,率先完成深圳、北京等数字经济重镇的布局,形成辐射全国的算力网络;面向高校科研场景,整合校内外资源,并提供一站式科研实训环境,服务多所高校数百个科研团队。
其次,在一站式智算服务方面,天翼云实现多项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万卡集群训练体系,将模型训练中断恢复时间优化至分钟级,有效训练时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支撑中国电信星辰万亿级参数大模型的训练;同时,在国产算力领域,天翼云提供模型适配和算子开发服务,以及全流程可视化的模型迁移适配工具链,显著降低了国产算力的大模型训推门槛。
最后,在智算生态建设上,天翼云全面开放息壤平台的智算能力,打造魔乐开发者社区,推动开发者广泛应用国产化算力。目前,魔乐社区已发布8000多个模型,并联合多家伙伴,推出“国产算力模型应用创新计划”,孵化国产原生模型。同时,通过举办“天翼云息壤杯”高校AI大赛,已吸引超3800支参赛队伍,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AI人才,又促进了国产算力的技术成熟和生态繁荣。
不难发现,作为国家云的核心中枢,息壤通过构建跨地域、跨架构的智能算力网络,实现了从基础资源供给到高阶智能服务的跃迁。同时在产业层面,息壤通过全流程可视化工具链和行业适配引擎,显著降低了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的AI应用门槛,推动国产算力从“可用”到“好用”的质变。
因此,我们认为从技术支撑到产业赋能,息壤的持续升级与规模商用,代表了国家云智能化升级的核心路径。息壤也正成为在智能时代为全社会提供智算服务的国家云平台新形态。
国家云智能进化的底层逻辑和战略启示客观地说,在AI时代,国家数字经济向智能化进化是顺应技术革命、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两年,智能化通过AI技术重构传统经济形态,将数据要素转化为可自主决策的生产力,推动产业效率的快速提升。全球数字化竞争已从基础设施规模转向智能化能力的比拼,G7国家AI战略的投入逐年增长。
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这要求国家云及时向智能云形态进化,从底层支撑产业升级和创新生态的培育,而这,也是天翼云作为国家云的历史使命。
国家云向智能云形态进化,要秉持几点基本框架:
首先要保持国产化创新的底座,天翼云则突破云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卡脖子技术、超大规模分布式云平台等关键技术,率先形成自主可控全栈云产品和服务,同时息壤也是一个从昇腾硬件、推理引擎到模型服务,实现技术链路100%国产化的全栈国产化平台。
其次,智算云服务要覆盖千行百业,天翼云坚持“网是基础、云为核心”,超前布局“4+4+31+X+O”算力基础设施,全面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服务超过490万客户,市场份额跃居行业前三,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行业第一。
第三,全面的智算布局。天翼云积极布局智算产业,规划并建设全国“2+3+7+X”公共智算云池,并先后建成上海、北京万卡池,这也是全国最早建成并真正投产运行的两个国产化、全液冷、单集群万卡公共智算中心。
最后,天翼云也保持了技术演进的与时俱进,基于国云智算训练池支持打造覆盖语义、语音、视觉、多模态的“星辰”大模型能力体系,在央企中率先开源,完成首个全国产化万卡万参大模型训练。此外,天翼云成为国内首家实现DeepSeek模型全栈国产化推理服务落地的运营商级云平台,凭借全栈自主可控、模型灵活选型、异构算力融合等优势,助力DeepSeek等主流模型高效训练、灵活部署和推理性能翻倍。
在今年3月,中国电信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报告时,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以息壤全面系统的建成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电信的科技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实现了天翼云向智能云的全面升级,天翼云从此迈入了智能云发展的新的阶段。
在即将到来的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智能云合作论坛上,天翼云也将迎来智算服务能力体系的重磅升级,包括在技术层面、产品层面以及生态方面的升级。同时,天翼云的国产软硬件,如紫金山服务器、CTyunOS操作系统、TeleDB数据库等能力也将公布新的能力突破。特别是,CTyunOS操作系统已通过国家安全可靠测评,是天翼云实现自主可控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另外,智能云生态成果体验展也将在2025年4月28日-5月4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展馆举办。展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数智国云 共谱新篇”为主题,将会系统呈现天翼云"五位一体"全栈服务体系,并全面展现以息壤平台为核心的国家云建设成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