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

九零姑娘 2025-02-26 16:07:01

中国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

2月10日,民政部公布了2024年结婚人数,数据显示2024年结婚对数只有610.6万对,为1988年以来最低,结婚率也仅为1988年的1/2左右。

中国社会文化保守,不大能接受非婚生子,因此结婚人数下降也会直接影响出生人数,结婚与生育,在中国是绑定的。依照现在的结婚对数,再假设大部分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那么很快中国的出生人口就会下跌到700万左右。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将降低到1以下,仅比韩国略高,位居世界倒数第二。

中国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已酿成一场深重的社会危机,这就要问,为什么中国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生活成本太高,但这个说法没有触及根本,实际上全世界都是越穷越生,越富越不生,生活水平和生育率反倒成反比。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福利和生育激励政策实现了生育率的回升,但这些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仍低于2,即正常的世代更替水平。

真正导致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的,不是房价,而是现代化。

现代化一方面降低了婚姻的必要性,一方面大幅提升了女性婚育的机会成本,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婚姻。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婚姻的本质就是生育,如果是为了性爱,那根本没必要找固定的伴侣,性是需要新鲜感的,需要不断换人。只有抚养后代,传承家产才需要稳定。

无论中西方,婚姻在大多数时期都和爱情无关,只要男性履行完传宗接代的任务,社会并不在意男性是否出轨。认为婚姻和夫妇二人的爱情相关是19世纪才普及的新概念。

人类生育,一是本能,二是利益上的理性计算,古代缺乏有效的避孕措施,你只要性交就大概率生育,上个世纪避孕套、避孕药的大力发展让性和生育实现了分离,人类至此可以享受纯粹的性爱而不用承担爱的副产品(孩子)。人类第一次将生育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光掌握生育权不一定导致生育率大幅降低,因为生育本身是个理性的选择,如果多生孩子能带来利益,大部分家庭仍会选择多生。

古代人为什么喜欢多子多福,因为农业时代,大多数人靠出卖体力为生,既然出卖体力,那孩子自然越多越好,多一个孩子多一份收入,这也是为何某些文化中,男孩比女孩更受重视的原因。

另外古代没有养老机构和退休金,父母的晚年很大程度要靠儿女奉养,养儿防老并不是一句空话。

而且那时带孩子的成本也不高,那时并没有富养和受教育的概念,社会大多数人是文盲,孩子到十几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工作,至于带孩子,很多时候也是老大带老二,兄弟姐妹间互相帮衬,母亲付出的辛劳反而随着孩子增多而减少。

古人所在的社会结构也让婚姻成为大多数人的归宿,那时人口流动率低,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熟人社会中,这使得传统的约束力非常强,而当时的各大信仰都是要求生育的。

基督教、伊斯兰教认为生育是完成上帝的使命,中国民间信仰则认为传宗接代是为了父母死后能得到祭祀,要不然就只能在阴间受苦。

那时的女性也没有其它选择,女性普遍不工作,要靠男人奉养,而男人养女人自然不能白养。传统社会下,女性的价值一是生育,所谓彩礼,就是男性用来购买女性生育价值的代价,二是联盟,往往出现在大家族间的婚姻,为的是让两家成为利益共同体。

可见在传统社会下,一个人是无法不结婚、不生育的,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婚姻的必要性大幅降低。

首先,现代化伴随着城市化,城市是陌生人社会,一旦一个国家以城市人口为主,就意味着丧失了熟人社会的监督能力,没有熟人的监督,年轻人遵守传统的概率大大降低。

现代化国家还会扩大福利,包括提供医保、养老金,建设养老机构,这意味着一个人只要有钱,即使没有子女,也可以通过社会福利,和在市场上购买的方式满足需求,养儿防老的观念彻底破产。

现代城市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也让婚育的动机降低,以前组建家庭,是为了搭伙过日子,比如家里的重活,需要男人干,零散的家务,需要孩子帮忙,现在社会化服务发达,吃饭有外卖、家务有小时工、修东西有京东,一个人即使不和任何人发生亲密关系也可以生存。

在生育利益减少的同时,生育成本却在飙升,传统社会不需要读书,孩子十几岁就能干活赚钱,现在至少要让孩子读大学,直接拉长了培养周期和成本。孩子成了一个赔本的买卖,家庭从中难以获得好处。

除了生育性价比的倒挂,现代化带来的女性解放也让婚姻的重要性降低。

现代社会需要所有人参与劳动,这样才能让效益最大化,女性工作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不需要依赖男人生存,他们即使不结婚,也可以正常生活。

对现代化女性来说,婚姻和生育是一项亏本的买卖。一旦生育,女性至少有半年无法参与工作,这会严重影响女性的职业生涯,让她们在晋升上落后于男性。很多企业甚至因为惧怕女性的生育成本,而拒绝雇佣或提拔女性。

为什么当代女性对另一半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在于生育的机会成本(对事业造成的损失),如果男方不能支付这一代价,或提供额外的价值(如情绪价值),女性结婚就是亏本的。女性越优秀,工资越高,婚育的代价越大。北上之所以剩女多,就是因为她们的市场价值太高了,鲜有男性能够支付。

总结下来就是现代化社会:1)女性不再需要男人抚养;2)男女都不再需要养儿防老;3)社会化服务的普及让受教育年限的提高,让养育孩子带来的收益开始低于成本。

以上是低生育国家的共性,下面我再说说中国的特性。

1)劳动保障特别差,很多企业极限压榨员工,不愿提供充足的产假,导致女性婚育的机会成本进一步上升。

2)中国实行了4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让很多人形成了“富养”的惯性,80后、90后父母全都按照养独生子女的标准去养二胎、三胎,进一步拉升养育成本。

3)中国社会价值观单一,内卷严重,家长为了面子不断鸡娃,这又抬高了养育成本。

4)中国因为土地财政的原因导致土地供给一直不足,大部分人只能住在狭窄的公寓,限制了生育的欲望。(居住面积对生育也有影响,住在郊区的大house,家庭生育意愿会更强)

三个共性加四个特性,让结婚和生育在中国成为完全亏本的交易,现在年轻女性已开始拒绝婚姻,男性出于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还在勉强维持,但估计后面,男性也会退出游戏。

对这一现状,官方还是有信心的,认为中国的人口变化大体符合世界潮流,不能夸大人口决定论,人少也有一定正面效应,而且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大力发展,能替代大部分人的工作,人多也许还是负担。

不过仍有棘手的问题无法避开。

一是现在的经济很大程度要靠需求端,需求端依赖普通人的消费,而消费最多的是中青年,如果中青年越来越少,消费端该如何维持?

二是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是后代养前代,后代越来越少,如何保障前代的福利?

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往往是年轻人,年轻人减少,老年人增多,会不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发展动力?

这三个问题仍没有很好的答案。

2 阅读:193

九零姑娘

简介:分享原创内容,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