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22日,法国政府在贡比涅森林向德国递交了投降书。
根据投降书规定,德国将占领法国北部以及法国大西洋沿岸地区,而德军占领期间的所有费用都由法国政府支付,法国军队则被解除武装并解散。至此,欧洲大陆头号陆军强国法国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便屈服于纳粹德国的统治下。

法国贝当政府投降
对于法国在二战中光速投降的黑历史,人们至今都津津乐道。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在1945年各国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中,法国与美、苏、英、中这4个反法西斯主力国一并成为了“五常”。为什么二战中光速投降的法国还能获得如此地位?
法国投降的原因在二战爆发前,法国拥有欧洲纸面上最强大的军事实力。据二战史记载,法国1939年时合计拥有300万海陆空兵力,其中陆军兵力为250万,它们被整编为123个步兵师,论规模远超当时的德国陆军,甚至当时就连苏联也只有220万陆军兵力。

二战法国陆军
而且法国陆军并不是仅有兵力优势的臃肿部队,而是配备精良武器的摩托化部队。
二战爆发前,法国陆军装备的大口径火炮多达10700门,超过德军装备的7300余门火炮;法国陆军装备的坦克为3250辆,其中包括索玛S-35中型坦克以及B1-bis重型坦克这样的优秀型号,它们的性能均比德军同级别坦克更加先进。
无论是重装备的数量还是质量,法军对比德军均有明显优势。

索玛S-35中型坦克
以当时法国的军事实力来看,法国二战前“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名号并不是浪得虚名。
然而,法军内部却存在一战遗留下来的严重问题:由于在一战期间,法国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伤亡代价,几乎流干了法国一代人的血,因此后来的法国人普遍存在厌战惧战的风气。
在二战爆发前,法国总人口仅有4000万人,出生率也在欧洲属于偏低水平;而德国总人口为7000万人,并在纳粹政府的统治下形成了军国主义氛围,德国民众普遍希望洗雪一战战败时的耻辱。
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国人对战争的恐惧已经注定了法国战败的结局。

法军宣布投降
不过,倘若德国按照一战时期的老剧本,从比利时进攻法国,那么法军在此处修建的坚固工事群——马奇诺防线无疑足够令德军头破血流。
然而偏偏在德军天才将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主张下,德军出其不意地将装甲部队从地势险要的阿登高地展开突袭,一举绕过了马奇诺防线以及那里部署的法军重兵集团,这直接给法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因此,当德军装甲部队以“闪电战”的速度兵临巴黎时,巴黎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足以抵抗的力量。在面临末路的情况下,法国政府认为徒劳抵抗的意义不大,只会重蹈法普战争以及一战时期的惨痛经历,最终他们选择光速投降。

德军进入巴黎
“两头下注”的法国不过,深谙国际政治的法国人也是相当精明的,他们选择了“两头下注”的方式最大程度保留法兰西未来的地位。
一方面,法国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并成为德国实质操控的傀儡政府;
而另一方面,法国戴高乐将军率领残余法军以“自由法国”的名义继续抵抗德军,并且得到了英国的支持。

戴高乐、丘吉尔、罗斯福合影
如此一来,无论希特勒的统治是否被推翻,法国民族都可以在未来得到保留,避免在战争中流干最后一滴血。
而后续的事情发展印证了法国人的远见,经过5年左右的鏖战,德日意三大法西斯轴心国被美苏英为首的反法西斯联盟彻底击败,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流亡政权至此也恢复了法国的所有领土与主权。

戴高乐收复巴黎
根据美苏英“三巨头”此前在雅尔塔会议上作出的决定,在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将建立一个用于维护和平、调停战争的有力机构,也就是未来的联合国组织。
1945年6月,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各国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其中规定美、苏、中、英、法为五大常任理事国,对国际重大事务具有一票否决权。

联合国成立
法国为何成为“五常”?事实上,法国之所以能进入地位特殊的“五常”队伍,需要感谢英国首相丘吉尔。
在二战进行中,丘吉尔已经富有远见地意识到一个事实:在未来的战后世界里,英国很可能无力与美国与苏联这样的怪物同台竞争,而这意味着欧洲从此将成为两大超级强国的附庸。

丘吉尔与戴高乐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作为“三巨头”之一的丘吉尔力主将法国拉入“五常”,与英国共同代表欧洲的利益。
美苏对于法国入常其实也相当赞成,认为这样有助于“五常”席位的力量均衡,因此,法国入常其实在二战结束前就已经确定下来了,毕竟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也让法国保留了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席位。
而从二战结束后的历史来看,丘吉尔拉拢法国进入“五常”是一个相当明智的决定。
在战后,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几乎被打成了一片废墟,而美苏则崛起为超级大国,为了控制西欧,美国运用马歇尔计划与北约组织将西欧各国纳入其中,与苏联展开对抗。

北约建立
可在北约里,法国却是一个“刺头”国家,不仅严禁美军在本土驻扎军事基地,且一切军工产业均依靠本国独立生产,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可以说,正是在法国的支撑下,欧洲才能在表面上维持一定的独立性,避免了彻底沦为美苏争霸场地的命运。因此,法国进入五常也算实至名归。
参考资料
【1】《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英)李德·哈特
【2】法兰西共和国的灿烂历史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