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到了8岁的年龄时,家长发现,再也没有想给孩子添加的兴趣爱好了,孩子就自己会做各种事情,有些东西,不是看上去他喜欢,而是实在没有机会,只好顺其自然。家长反过来说自己不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因为时间精力都已经不允许了。家长这样的看法,也让很多自小喜爱音乐的孩子,在学习和参与兴趣班的时候,产生了巨大的内心挫败感。所以,这类孩子就会觉得上兴趣班是为了逃避学校的那种痛苦,想要多些娱乐休闲的时间孩子自己的内心想法家长不知道,但是家长应该深入地了解这一点,才能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也有的家长觉得,兴趣班就是为了应付父母,也就是上兴趣班是为了逃避学校,但是实际上,家长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两点:第一,孩子的真实感受。孩子自小生活条件有限,从小接受的教育大部分是学校,所以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他们的学习和学习的压力没有太大的变化。
到了青春期,大部分孩子都会学会承受父母带来的苦痛,而自己也会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比如心理上的失意、学业上的压力等,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压力和痛苦也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只是孩子年轻时接受的教育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所以他们学习和承受的痛苦没有那么大,但是长大后他们学会的东西远远比少年时受到的教育要多得多,自然他们也会多倍努力的去学习和发展。第二,孩子的真实内心需要。所谓的兴趣班就是孩子想要学习,或者是不得已才选择学习的。我觉得这和上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同龄孩子,都被逼着去学习那些他们并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学科。
但是那些父母却在旁边却自我高潮,其实这是孩子在逃避。虽然孩子年龄比较小,还有很强的自制能力,但是那些父母就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不佳,所以在孩子不听话时,还在给他们强加一些学习压力,只让孩子感觉不断地重复学习和痛苦。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家长不懂的是孩子的内心需要,还是因为他们在逃避学校呢?也有的家长,认为兴趣班是老师让孩子上的。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师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公平的,他们只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而且因为老师可能是从事工作、或者是科研工作的人,所以他们的经历可能会比父母来说丰富一些,而且对于孩子的了解也比较深入和全面,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能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