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案六组4》剧组刚开机不久,就传来一个令人心惊的消息——主演张潮被确诊为严重的膜性肾炎。医生的脸色凝重:"这病很凶险,你必须住院治疗,不能再去剧组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张潮拿了点药就悄悄出院了。为啥这么拼?因为他太清楚了,《重案六组4》能开机多不容易。剧组经费紧张,他要是这时候退出,这部剧就彻底黄了。
带病拍戏的日子,简直是煎熬。医生本来要给他打激素,但那样会让人迅速发胖没法继续拍摄。张潮只能靠吃药硬撑,一天得吃20多片药。但效果并不好,他的双腿肿得厉害,用手一按就是个坑,半天都恢复不了。
最惨的是连警察的鞋都穿不进去了。场记们想了个办法,用剪刀把鞋后帮剪开,让张潮当拖鞋穿,再用裤腿遮住。这么难受,导演劝他去医院,张潮却执拗地说:"我走了戏没法拍,剧组经费这么紧张,一天也耗不起啊!"
王茜看不下去了,找来冰块给他冷敷,可还是不管用。好几次拍戏时张潮干呕,他就躲到洗手间吐完,用凉水洗把脸继续拍。群演们看到他这样,都忍不住哭了。
终于有一天,张潮在片场晕倒了。送到医院的当天,医院就连发两次病危通知。医生气得直说:"病情这么重,怎么现在才送来?"
最要命的是,治疗需要一种特殊的球蛋白类药物,一个医院院长才能批几十盒。王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托关系。最后还是通过当医生的舅舅,从上海买到了25盒救命药。
看到王茜送药来,一向大大咧咧的张潮哽咽了:"你是我的救命恩人!"王茜红着眼圈说:"咱俩谁跟谁啊?你好好的,我就开心了。"
出院后,《重案六组4》还没拍完,张潮特意来剧组看望大家。见到每个人都紧紧拥抱,那份情谊让人动容。2012年,《重案六组4》破格入围第26届金鹰奖,这是对张潮和整个剧组的最好肯定。
这场生死危机不仅考验了一个演员的职业操守,更让我们看到了剧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张潮用生命在拼搏,同事们用真情在守护,这种情谊,在浮躁的娱乐圈里显得尤为珍贵。
需要我继续完成其他大纲的内容吗?
人生巅峰跌到谷底,用在张潮身上再合适不过。谁能想到,这位后来在《重案六组》里沉稳可靠的郑一民,年轻时还是个修汽车的?
1956年,张潮出生在北京。小时候跟着父母去甘肃嘉峪关支边,高中毕业就在嘉峪关市树脂厂当起了汽车修理工。命运的转折来得措手不及,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张潮一举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毕业后,张潮被分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演员。1.80米的个子,魁梧的身材,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男人味。很快,他就在影坛崭露头角。《啊!摇篮》《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秋瑾》《祁连山的回声》《相思女子客店》,这些80年代的经典影片,都有他的身影。
事业蒸蒸日上时,张潮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1986年,他和八一厂的服装造型师刘晓丽步入婚姻殿堂。两年后,女儿张晔子出生,看似人生完美。
可是好景不长,1994年,这段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离婚后,女儿跟了前妻生活。从那时起,张潮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整整十年没有拍戏。没人知道这十年他经历了什么,但这段空白期,让很多人都以为他退圈了。
直到《重案六组》找上门来,张潮才重新回到荧屏前。或许是生活的磨砺,让他演起郑一民这个从部队转业的重案组长格外有味道。谁能说,这不是命运的安排?
人生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在等什么。张潮的经历告诉我们,低谷期不是终点,而是蓄力的开始。再难的日子,也会被时间治愈。就像《重案六组》给了他事业的第二春,新的人生篇章,总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展开。
说起《重案六组》这部剧,可真是充满了戏剧性。2003年,一个政策直接给这部剧泼了盆冷水——刑侦剧不能在黄金时段播出了。
啥概念?投资方立马缩手缩脚,剧组经费捉襟见肘。开机仪式简陋得可怜,导演和演员们吃顿饭就算完事。换别人可能都要打退堂鼓了,但张潮却在这时候显出了他的"倔脾气"。
有个剧组开出了《重案六组》三倍的片酬来挖他,你猜他咋说?"拍完第一部后,我有了深重的六组情结,想把这部系列剧拍好。"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个老戏骨的品格。
这一拍,就是惊人的十年。要知道,《重案六组》可不是一般的刑侦剧。136集里头藏着将近300个案子,"涉案人员"都快破千了。陈小艺、张国民、谢园、王伯昭、李勤勤、沈丹萍、李丁,这些大咖都来客串过,可见这剧的分量。
张潮在剧中饰演的郑一民,是从部队转业的重案六组组长,后来升任副支队长。这个角色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稳重中带着军人的硬气,严肃里又藏着对兄弟的真情。
十年间,整个剧组就像一个大家庭。现在娱乐圈里还能找到这种剧组吗?大家一起出国旅游,后来改成北京郊区一日游,再后来每月聚餐一次。这份情谊,在圈内都传为佳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重案六组4》破格入围第26届金鹰奖。要知道,前面的2、3部因为没在黄金档播出,连参评的资格都没有。这一次,评奖细则特别注明:由观众来评。这不就是最好的认可吗?
十年时光,改变的不仅是张潮的事业,更是他的人生。从一个事业低谷期的演员,到再次站上影视剧的浪尖。《重案六组》,就像是他命中注定的际遇,给了他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现在回头看,那个决定真值得。有时候,坚持看似很傻,但恰恰是这种"傻劲儿",成就了一部好剧,也成就了一个演员的华丽转身。
《重案六组》剧组里的张潮,跟荧幕上的郑一民判若两人。别看剧里他是一本正经的组长,戏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开心果。
最有意思的就是他和王茜的"相爱相杀"。两人不光在《重案六组》合作,《生死锐变》《最高任务》《无限生机》《美味关系》《一双绣花鞋》,这一串作品都有他俩的身影。私下里,这对老友见不得又离不得。
有次张潮和王茜去朝阳公安分局慰问演出,排练的时候好好的,一人一句诗朗诵。结果到了正式演出,张潮激动得大脑当机,直接说:"下面呢,由我一个人为大家朗诵一首诗。"王茜当场就傻眼了,使劲冲他使眼色。面对几千观众,王茜机智地圆场:"今天张潮老师太激动了,所以他要一个人向你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这事后来成了剧组的笑谈。但大家都知道,张潮就是这样一个可爱又真性情的人。王茜忙着给剧组拉赞助,有时在外面碰壁回来会掉眼泪。张潮就坐她跟前,给倒杯水,自己念叨:"要是我有能耐给剧组拉赞助就好了,可我一个大老爷们去拉赞助,会把人家吓跑,还是美女出面好。"就这么自说自话,把王茜给逗乐了。
说起最让张潮揪心的,还是和女儿张晔子的关系。离婚后,女儿对他一直很冷淡。拍《重案六组3》时,他特意把女儿带进剧组演"何琪"。每天帮她打早餐,陪她对台词、走戏,送她回家。可女儿还是若即若离。
直到《重案六组4》,张晔子在剧组亲眼目睹父亲被病魔折磨的惨状,那层坚冰才终于融化。看着平时爱开玩笑的父亲躺在病床上说"爸爸看到你,就觉得病轻了",张晔子笑着笑着就掉下眼泪。
这些年,张潮用真诚打动了身边的每个人。不管是王茜这样的老友,还是金铭这样的新朋友,甚至是一度疏远的女儿,都被他率真的性格所感染。这大概就是张潮最了不起的地方——他永远都是他自己,不管是在镜头前还是镜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