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连载:血腥的“窗台”争夺战(1)「原创」

大成谈历史 2025-04-20 08:34:32

——1942年夏天的勒热夫之战

彭志文 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小城勒热夫被称为德军觊觎莫斯科的“窗台”,因此这里成为了东线的“绞肉机”。苏德双方围绕它争夺的历时502天,一般认为红军损失约200万人,德军的损失在30—40万之间,本文讲述的1942年夏天所发生的战事……

如图:1942年,苏军用伪装得很好的火炮向德军阵地开火

勒热夫是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古城,伏尔加河穿城而过,为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水源,这里的亚麻产量在苏联是排第一的。而且,勒热夫,交通发达,里加,大卢克莫斯科,布良斯克等地线路都从此经过,是个铁路和公路交汇的交通枢纽,1939年时,这里居住着大约5万多名居民。

基辅大会战结束后,德军在“台风”行动中用布良斯克和维亚济玛两个包围圈里歼灭了大量的苏联军队,然后,向莫斯科发起了最后的冲刺。1941年10月13日,第9集团军司令施特劳施步兵上将的部队攻击锋芒是直指勒热夫的。当时军团右翼第23步兵军,胡戈·霍夫中将的第206步兵师承担了攻取城市的任务,苏军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不过,没有费太多的波折,3天之后,第206步兵师第312步兵团、第413步兵团顺利占领了勒热夫。诚然,苏联的档案显示,弃守勒热夫的苏军将领马斯连尼科夫(苏军中著名的少壮派,后晋升为大将,此人与科涅夫的关系却非常地糟糕)事后一度被苏联内务部逮捕,此即,人们所俗称的“第一次勒热夫战役”。

(一)莫德尔式的防御体系

1942年初,希特勒把扭转对苏作战的希望寄托到了战线的南段和北段,德军主力则向着上述地区集结。东线的中段将处在防守地位,要捱到苏军的重兵调往两翼时再转入进攻。根据这一作战思路,对于肩负着防御重任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抑或是莫德尔个人而言,必须想方设计,即便是用到任何的方式来渡过这充满艰险的一年。

莫德尔暨他所擅长的防御作战模式也因此有了一个尽情释放的舞台。诚然,莫德尔的防御学说从来就没有过正式的命名,但那却是一种真正的“弹性防御”。在勒热夫的战事中,同事及下属,对莫德尔那种不同寻常的“天才战术”有了更深层次上的认知。在当时,他靠着冷酷指挥,所累积起来的“防御之狮”的个人声誉正在日臻地盛浓。

莫德尔式的防御体系,延续了德军把侦察行动放在重要位置上的传统,其手段包括无线电侦测、派出侦察小分队到敌人阵地捕捉舌头等,而莫德尔强化了这一要求,他要求情报官格尔奥格·邦特罗克上校不是单纯、简单地利用陆军情报局的资料,而是发展自己独立的评估系统。历史学家大卫·格兰茨在作品中特别指出,邦特罗克缺乏资源和全局的视野,但是他的信息却总是最新的。这绝不是靠单纯的夜间巡逻得来的,体现的是更高层次的双重侦察和反游击渗透所带来的内容。为此,莫德尔甚至会把步兵师的资源调配给侦察部队优先使用。

1942年春,苏军遗弃在中央战线的БА-10步战车

莫德尔还根据在法国作战时的经验,要求他麾下的步兵师挖掘多个备用的发射点,在防御阵地的节点处则挖掘、开辟更多,分布更广的交通壕,交叉式战壕,其数量是远多于德军教程所要求的。

集中使用炮兵是莫德尔的创新及最惯用的招式,他把原先归属到各个团级单位的火炮归拢起来,组建加强的炮兵团或装甲炮兵团,步兵指挥官调动它们需要请示军一级的指挥部,譬如第41摩托化军哈尔佩将军麾下的第74、第78炮兵装甲团。他的这些措施是不受欢迎的,至少在实施的最初阶段。

预备队是莫德尔防御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勒热夫的突出部经常遭到苏军多个方向的攻击,需要很多的增援力量;而莫德尔的部队却没有撤退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战术储备力量。莫德尔把仅有的60辆坦克置于集团军的控制之下,这种部署方式削弱了师、团、营的战斗力,属下很是不满,向陆军总部提出强烈抗议。但是莫德尔不理会他们,他认为,如果装甲机动力量过于弱小,将无法应对苏军大规模的突破。综览莫德尔守卫勒热夫突出部的任期内,他总是有一个以上的装甲师作为军团的预备队。

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与驻勒热夫第6步兵师的军官在研究军情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及大部分的苏军将领都确信德军迟早会再次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因而把大量的军队集结在这个方向上,资料显示:加里宁方面军有601894人,西方面军则有823101人。 捱到1942年初,苏德战场莫斯科方向的战局终于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1月5日,斯大林发出了指示:“不给德寇任何喘息之机,不停顿地把他们往西驱赶!”于是,数百万红军很快依次从西方、西北和西南等几个战略方向对德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波澜壮阔的 “窗台”争夺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1941或1942年,勒热夫的冬季,两名德军士兵在研究他们获得一支俄制冲锋枪

1942年,在雪地上向德军阵地发起冲击的苏军机枪组战士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