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寄赠薛涛
唐•元稹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锦江丹山碧水,波光滑腻,峨眉山雄伟壮丽,峰青水秀,所以孕育出了像卓文君与薛涛这样的绝世才女。
尤其是薛涛,那真的是言辞巧妙,机敏善辩,口舌宛若灵巧的鹦鹉;写起诗文来,那更是文采斐然,辞章华美,犹如凤凰的羽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87bcbb027099068fa7b44d6912eac4.jpg)
如此才女,那些文人墨客见了,也得掷笔叹服;那些公侯贵族见了,都梦想能到蜀地做官,以求亲近她,结识她。
这样美艳动人的女子,让我一离开,思念便如那烟波渺渺的江水,无边无际;又恰似庭中的菖蒲,繁盛无比;更似天边的祥云,整日缭绕不尽。
这段把人夸到天上的绝佳诗篇来自于唐代诗人元稹。如果没有署名,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这样的诗竟是出自于元稹之手。
公元809年3月,年方30的元稹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赶赴东川上任。此时,元稹的妻子韦丛尚在人间。
元稹一到东川,便邂逅了蜀中才女薛涛,二人一见,元稹就忘记了自己的发妻,与薛涛坠入了爱河,留下了一段风流韵事。
而他的妻子韦丛不久之后便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她生下的五个孩子,也全都夭折了,这对元稹来说,打击真的是太大了。
为了纪念亡妻,元稹写下了著名的《离思五首》一组组诗,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著名诗句便是其中的一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773864dab8ae927e5fe5cb154a0ee3.jpg)
可见,元稹是多么多情的一个风流才子,才在东川夸了才女薛涛,转身便又夸起了自己的妻子。
这难免让人觉得曾经写下“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元稹,不过是一个多情的登徒浪子。
02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唐•李群玉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你看那风华正茂的歌女,其裙摆轻滑如湘江的碧波拖曳;其发髻高耸,好似巫山的烟云在头顶轻绕;其歌声婉转,恍若外来的天籁之音,人间又能听到几回?
她肌肤似雪,华灯斜照,更加风韵十足。美酒一浇,她的眸子在半醉半醒酒间,更如桃花一般妩媚。若不是倾心于相如之才,她又何以轻易地展露像卓文君一样的绝代风华?
相传,李群玉的这首《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是在宰相杜悰的酒宴之上所作。当时,他与右相郑肃都参加了这一次宴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8709db0249b5c6fc75ae29a8186687a.jpg)
在宴席上,李群玉亲眼看到了一个歌女当场献艺,其舞姿翩跹,惊艳四座。李群玉顷刻灵感涌现,于是当场挥毫,写下了这一首佳作。
而提到唐朝澧州的李群玉,那可真的是诗才绝佳,《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
杜牧到湖南时,曾劝李群玉参加科举考试,以方便入仕。但他才有此打算,便又不知何故果断地放弃了。
后来,宰相裴休因公事到了湖南,郑重地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向唐宣宗进献了自己所创作的“三百篇”诗词。
宣宗“遍览”其诗,大赞其诗“异常高雅”,并授予其为“弘文馆校书郎”,同时赐以“锦彩器物”等物。但仅有三年,李群玉便辞官回乡,死后被追赐进士及第。
03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de2461c57f5fbcdfeca7b464efbbfc.jpg)
你瞧,那采莲的江南少女,其绿色的罗裙宛若荷叶轻飞,那出水芙蓉迎着她的脸蛋,绽放得那样娇艳。
她那芙蓉一样的脸蛋与那荷叶一样的裙裾,融入于荷花乱绽的荷塘,人们若不是因为听到了她那飘来的悠扬的歌声,真的不知道她到底人在何方。
公元748年夏天,王昌龄被贬为湖南黔阳龙标尉,彼时,他已在湖南黔阳任职龙标尉多时。
一日,他在城外的东溪荷池边,不料偶遇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正在采莲,那动人的场景令他心驰神往,遂挥毫而就,创作了这首《采莲曲》。
通过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可以看出这位以边塞诗扬名于天下的“七绝圣手”夸起人来也丝毫不比其他的诗人差。
04
明妃
宋•曾巩
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e5a0e19fab18e00bfb6231e9b6595e.jpg)
王昭君的美,令上林苑的百花都黯然失色。她自带尊贵的气质,自信不用精美的白玉或贵重的黄金向画师行贿,也能展现她那举世无双的风采。
公元前34年,汉元帝在全国举行“选美大会”,别人为了能够选上,都争着向宫廷画师毛延寿行贿,从而被画得美若天仙。
而有着“平沙落雁”的王昭君却拒绝向毛延寿行贿,于是毛延寿故意把她给画丑了。选妃之时,她毫无疑问地落选了。
后来汉元帝为了和亲,将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成就了历史上著名“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然而出塞之后,王昭君也迎来了她坎坷的一生。
西晋司马家夺取天下之后,司马炎为了避司马昭之名讳,特意把王昭君之名更改为王明君,世人由此尊称她为明妃。
曾巩被昭君高尚的品行所感动,故而写下了这一首《明妃》,缅怀昭君之德,赞颂品行高尚的她不染尘埃,让百花见了都觉得自愧不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8855f5d47b00c428c823992c3bfd61.jpg)
05
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那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彩云都想化作她华美的衣裳,月亮都想化作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绝世容颜。
这样的绝世容颜,恰似沉香亭畔春风中那含露的牡丹。这样的贵妃,若非不是那群玉山头飘然仙子,便是瑶台月下方得一见的女神。
李白向来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傲骨挺立的诗人,在面对杨贵妃时,却也不吝赞美之词,将其夸得宛如下凡的天仙。
这不禁让人思索,杨贵妃究竟拥有怎样倾国倾城的美貌,才能让李白这位从不轻易折腰的才子,为之倾倒?
从李白的诗句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内心深处的赞美,没有丝毫的造作与逢迎,只有纯粹的欣赏与敬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2e88f69a870ac71442bba4ada3d05f.jpg)
杨贵妃之美,或许真的已超越了凡尘俗世,成为了李白心中永恒的风景。而李白的赞美,也让我们更加坚信,真正的美丽,是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霞满长空
*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有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