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调皮捣蛋,一怒之下抬手就打。但打完后,心里又自责、内疚得不行。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知道,打孩子并不对。但情绪一上来,就是忍不住。
但再怎么忍不住,我们也要知道,当孩子挨打时,若出现2种反应,家长不要再动手,影响很大。
一:孩子出现2种反应
①第一种反应:毫不反抗,没反应
如果孩子在挨打时,既不哭也不反抗,只是呆呆地站着或者低着头。
那我们就要注意了,这并不是他“懂事”或者倔,而是可能进入了一种很差的“状态”。
这种状态,心理学上称为“冻结反应”。
就是面对极度害怕或者压力大的情境时,孩子通过关闭情绪和感知,来保护自己。
他们看似平静,但实际上,内心可能特别害怕,以至于他们表面变得“麻木”。
时间久了,孩子会逐渐变得冷漠,甚至与父母关系疏远。
而且,情绪压抑久了,孩子还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所以,若发现孩子在挨打时,完全没有反应。那我们就要立即停止,用更温和的方式沟通。
比如蹲下来与孩子平视,告诉他们你的感受和期望,而不是通过暴力传达情绪。
②第二种反应:情绪激动,顶嘴甚至动手
还有些孩子,在挨打时,情绪特别激动,甚至失控。他会不管不顾顶嘴、大喊大叫、摔东西,甚至还可能打人。
这种行为,不是“天生不服管”,而是他们用对抗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孩子的攻击性越强,说明平时他的情感受的压迫比较强烈。而一旦父母失控打骂他,他就在这种情况爆发了。
若我们不及时停止,孩子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导致严重的后果。
不仅如此,孩子还可能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同伴相处时,也会经常失控、打人等。
那平时,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孩子呢?
二:改变沟通方式
教育孩子,除了打骂,其实还有很多方法,科学又有用。
●建立明确的规则
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告诉他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然后设置相应的后果。
例如,“吃饭时不可以玩手机,不然一周内都不可以看手机电视。”
制定规则后,我们就要坚定地执行,不能今天执行,明天又松口说可以玩。
那孩子就会跟你“讨价还价”,为什么上次可以这次就不可以呢?他会觉得你说话不算话,从而不愿意服从这个规则。
●我们自己要控制情绪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己首先要学会控制好脾气。
因为孩子会模仿我们的行为,并且形成自己的性格。如果我们经常情绪失控,遇到问题就大发脾气,那孩子也很难学会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变得暴躁、易怒,遇到事情就只知道发火,而不懂得理智地去处理。
我们可以给自己立一个规矩,不管当时有多生气,都不要马上发作出来,先走开,让自己缓上半个小时。
在这半小时里,去做点能让自己感觉好一些的事,比如吃点东西,做做家务,出去散步都可以。
半个小时后,我们情绪平静了,再回头来和孩子说。这样,我们就不会在情绪失控时与孩子硬碰硬。
●强化正向行为
当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肯定他。比如,“谢谢你主动把玩具收拾好,这让我很开心。”
又或者:“你虽然很想看手机,但你还是遵守规则,把事情做完、做好后才看,这一点真的很好,值得人敬佩。”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认可,当孩子做得好又被认可时,他就会有满满的价值感,觉得自己做得很值。
那他以后,就会更愿意多做、做好。
有这样一个正向的循环,我们与孩子沟通时,会轻松且有效很多。
孩子挨打时,若出现2种反应,家长就不要再动手了,不然对孩子影响大。
你有打骂过孩子吗?他出现过以上情况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