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住建部发布了加强资质审批的通知后,打工人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反应不尽相同,毕竟有业绩的建造师很少,普通建造师人才认为可有可无;对于建筑老板来讲,虱子多了不怕咬,这点配置要求无非是回到旧版2014年而已,无伤大雅;只有中介还忙着招呼,再不忙可能就要失业了。
为啥说这次住建部关于加强建筑资质审批也刹不住短期租赁建造师与注册监理工程师,因为各大中介还在陆续群发消息,寻找短期三个月带两项业绩的建造师和高级工程师。很显然短期三个月租赁证书已经成为一项顽疾。不过江西住建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工程资质审批管理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最惹人注目的第三条,要求在取得资质以后,企业技术负责人如果需要变更,则需进一步具体确认才行。
企业技术负责人随意变更这一项规定,让很多资质代办中介大量采用短期3个月、短期6个月的办法,这一项漏洞已经被关注很久了。修订条款、弥补漏洞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各省住建单位对于建筑企业技术负责人聘任的期限并没有统一、也没有同步;例如重庆规定6个月就可以变更一次技术负责人,也就意味着重庆的一级建造师可以6个月变更一次,挂靠在另一家单位。
住建部原本是要求建筑企业技术负责人一年内不得变更的规定,尚未全国统一落实,比如上面所说的重庆就是一个例外。江西这次征求意见稿内容第三条规定:从2024年1月1日起,企业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后,需更换技术负责人的,在解除聘用关系前,需申请“技术负责人变更”,由企业注册所在地设区市级或省直管县主管部门按资质标准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确认。如企业未申请“技术负责人变更”而自行解除聘用关系的,企业相应资质自动变成不可用状态,如需恢复使用,则需办理资质重新核定。
江西的这项规定让以后代办资质的难度、维护资质的难度有一定的提升,但还是未能解决短期频繁注册的现象。2014年版本的资质标准规定一级建筑企业的企业技术负责人由高级工程师担任;二级建筑企业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可以由高级工程师或者一级建造师担任。按理说,企业技术负责人在一家企业特别重要,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总工”,企业总工要审批各种方案、进度、安全都需要其签字。
企业技术负责人与项目技术负责人相比,企业总工的配备标准是副高级工程师起步,项目总工的配备要求大都是中级工程师。由于过去5年职称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不需要论文、不需要职称和英语,让一大批人才获得了高级工程师,所以现在高级工程师彻底泛滥了,高工已经成为项目招投标的标配。有朋友调侃称:现在土木工程夕阳产业,高工都被分配到工地上旁站打混凝土了。
讲点题外话吧:近日去评了一个小标,在一起参评的几位同行中,居然有一位朋友已经转行,另外一位还在国企但已经没有项目可做了,每月发2000左右的基本工资还要扣除五险,大家在一起简略探讨了一些未来的发展趋势,焦虑、迷茫围绕着建筑工程人才。据说现在中建签约的正式职工都是211、985起步,一本都只能签中建的劳务派遣,土木工程人才内卷太严重了。
几年前,以“放管服”为背景的建筑企业资质改革的消息一出来后就不被看好,认为削减建造师和工程师技术人才配备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没想到皮包公司更多了,建筑企业盲目低价中标不断拉低费用,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多了,项目亏本导致施工企业停工纠纷、官司缠身的也多了。建造师人才不值钱了,现在招聘首先看中的是全日制本科学历,建造师已经褪去光环。
基层打拼的土木工程人才寄望于通过建造师来逆袭人生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少,所以“放管服”对一个资本可以自由进出但又关系工程质量安全民生的土木工程市场是一次错误的实验。哪些该放?哪些该管?相信在工地上的人都明白,该放的不放、该管的不管,导致失业人员增加。照着这个趋势下去,2024年高考填报土木和建筑类大学志愿的学生数量相信会继续减少。
别乱说,中国基建还要大发展,欢迎有志青年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