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师2025年新能源汽车Q1季报:全新驾舱流畅榜单上线,极氪车机表现逆袭超小鹏小米

鲁大师 2025-04-08 10:59:37

2025年刚开年,新能源车圈就开启了“新一轮内卷”。但这一次,卷的不只是价格,而是智能、技术、品质全面开打。

智能化功能加速下沉,10万元级别的车型也逐步配上了高速领航、城市记忆领航等辅助驾驶配置。文心一言、豆包、DeepSeek等大模型陆续“上车”,AI与汽车的融合正在加速。同一时间,豪华新能源车迎来爆发,蔚来ET9、尊界S800、仰望U7用全新的国产叙事,重新定义了“什么叫豪华”。

在这场智能竞赛中,鲁大师当然也没闲着。作为一直关注车机体验的“老朋友”,我们不仅见证变化,更决定把“评测”这件事做得更细、更实。

今年,我们将原本只聚焦车机流畅度的测试体系,全面升级为“驾舱系统流畅性测试”,覆盖九大维度,从应用启动、语音唤醒、手势识别,到空调调节、车窗控制、辅助影像响应……能测的都安排上了。

语音AI方面,我们也做了重大升级:测试用例从70项扩展至142项,覆盖六大高频使用场景,尽可能还原“动口不动手”的真实用车体验。

现在,2025年Q1季度报告正式上线,我们带来了两大权威榜单:

1. 新能源汽车驾舱系统流畅榜2. 新能源汽车车机语音AI识别率榜

榜单全部基于实测数据,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清晰的选车参考,也帮助车企直观看到自身与竞品之间的真实差距。

本期测试共涵盖七款热门新能源车型,分别是:极氪007、小鹏G6(2025款)、小鹏G6(2024款)、小米SU7、奇瑞iCAR V23、领克09 EM-P和特斯拉Model Y。

谁能在这轮比拼中脱颖而出?别急,鲁Sir这就带你逐项拆解。

新能源汽车驾舱系统流畅榜

在正式解析榜单之前,鲁Sir先交代一下它是怎么测出来的。

我们采用的是全新升级的《驾舱系统流畅性测评1.0》方案,核心参考指标是「驾舱系统流畅指数」——简单说,就是在驾舱内每完成一次触控或交互并收到反馈的加权平均时间,这个数值越低,代表体验越丝滑、越跟手。

为了覆盖驾舱内的主流交互场景,我们的测试工程师在产品开发阶段设置了超过80项测试单元、120多个测试用例,最终筛选出34项测试单元、43个代表性用例,确保大多数车型都能“有得测”,同时也覆盖了用户最常用的操作。

说到这,鲁Sir想特别补充一句:相比过去只测个“车机反应快不快”,这次的测试维度升级之后,咱们终于可以用数据说清楚——那些你真的在用的功能,哪个快、哪个顺、哪个还差点火候。从“点一点开App”到“动动手调空调、开车窗、调座椅”,我们真的把座舱体验这回事,测扎实了。

当然,影响驾舱体验的另一大关键,还有硬件本身。来看下本次参测的七款车型都用了哪些芯片配置:

芯片性能虽然不是全部,但决定了上限。接下来我们就剖析一下,它们的“实战表现”到底如何。

根据测试结果,本季度的“流畅之王”是极氪007,凭借1512.2ms的驾舱流畅指数成功登顶。整体来看,极氪的流畅性没有明显短板,是一台非常均衡的“智能座驾”。

它的优势非常明确——在导航规划、辅助影像打开和切换这些高频场景中,反应速度是七款车型中最快的。特别是在导航指令下达到路线生成的环节,极氪007做到了1435.83ms,是这次测试里表现最亮眼的单项。

当然,小问题也不是没有。测试过程中,我们遇到过个别触控未识别的情况,比如第一次滑动没有反应,需要重复操作才能触发反馈。还有打开收音机、音频界面这类场景,响应时间偏长,稍微拉了点后腿。

这些问题虽然不严重,但确实会影响用户的整体体验。希望未来能通过OTA升级进一步优化,把这个“第一名”坐得更稳。

拿下第二的,是搭载高通骁龙8295P的新款小鹏G6,纸面配置拉满,实战表现也可圈可点。

在43项测试中,它几乎没有出现明显拖后腿的项目,整体表现相当稳健,尤其在基础语音唤醒、座椅/后视镜调节、Wi-Fi连接等功能上,反应迅速、交互流畅。

其中,Wi-Fi连接用时比最慢的特斯拉新款Model Y快了整整14.3s,差距非常直观。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2024年的老款,新款在多个维度都有实打实的提升:

语音唤醒响应提速250~770ms

车窗控制加快了770ms

空调控温效率提升500ms

在动画过渡、页面加载、任务切换等细节表现上,新款G6也显得更为利落,整体交互体验非常接近旗舰水准。

不过嘛,虽然有性能更强的8295P芯片加持,但新款G6最终还是以4.5ms的微弱差距惜败给极氪007。这也说明,小鹏的系统还有进一步挖潜的空间,如果能把硬件性能再压榨得更充分,下季度翻盘不是梦。

下一个,是小米SU7,它以1727.6ms的流畅指数排名第四。

考虑到小米一直在“致敬”特斯拉,首款SUV小米YU7又预计将在6-7月正式上市,且大概率会沿用SU7同款车机方案,届时肯定要和Model Y正面对线。所以这里我们顺手先把SU7和Model Y的车机体验拉出来做一轮对比。

别看特斯拉Model Y这次在榜单垫底,流畅指数高达2548.0ms,但不得不承认,在不少关键的交互场景下,小米SU7还得向它取经。

例如在音视频播放、导航窗口弹出、交互界面滑动、多指多屏响应、空调座舱控温这些“日常刚需”中,Model Y的体验意外地稳:不卡顿、不延迟,手势识别灵敏,甚至页面加载速度还挺快。

咱得说句公道话,虽然网上对特斯拉车机的黑评多,但真测下来,它在不少小项上是“榜一”,也算给AMD Ryzen芯片和自家系统正了个名,不至于一棍子打死。

不过话说回来,特斯拉强的地方很强,弱的地方也是真拖后腿:语音唤醒响应迟钝,按键触发的操作太不友好了;打开车机软件、实现车身功能控制、执行多功能响应指令时全线延迟;设备连接这块儿更离谱,蓝牙和Wi-Fi的连接时间在所有车型中垫底。

而这些,恰好是澎湃OS的强项。它在语音识别、语音控制和车身联动上表现亮眼,是当前语音交互方面的“卷王”。

但回到整体体验,小米SU7目前更像个“聪明但还不太熟练”的选手:脑子够用、系统有想法,但在应用加载、交互连贯性和多任务处理这几项上,仍然有打磨空间。

所以我们对即将上线的YU7也保留一份期待——小米别再光致敬了,该卷还是得卷啊。。。

最后再来看看奇瑞iCAR V23和领克09 EM-P这对搭载8155芯片的兄弟。一个流畅指数1759.1ms,一个1880.6ms,整体差距不是很大,但领克的车机问题更明显。

最严重的是导航规划,用时高达3440.84ms,直接创下本轮测试最慢记录,对比榜首极氪007慢了一倍有余。再加上辅助影像打开/切换,座椅调节响应偏慢,多项拉胯导致体验狠狠打折。

这波,领克真得赶紧OTA抢救下流畅度了。

综合来看,硬件是一块敲门砖,但系统调教才是决定体验高低的分水岭。哪怕芯片一样,不同车企的系统成熟度与优化能力,最终拉开了差距。期待下季度,能看到更多“真丝滑”的智能座驾脱颖而出。

新能源汽车车机语音AI识别率榜

说完了流畅榜,咱们继续看第二份榜单——车机语音AI识别率榜。

这份榜单是基于我们全新升级的142项语音测试用例评选得出的,测试范围更广、场景更真实,力求还原用户在实际用车中“动口不动手”的体验。

考虑到不同品牌语音助手的触发词五花八门(比如有的说“打开空调”,有的得说“启动空调”),我们采用了多轮问询测试法:通过多种不同说法验证每项功能是否真的能被“听懂”,确保测试结果公平、客观。

根据测试结果,小鹏小米极氪属于语音第一梯队,这里来重点聊聊小鹏。新款小鹏G6以60.56%的识别率拿下第一。在142项语音指令中,它能完成86项,表现亮眼。

在语音操控音乐类、视频类App的播放、返回、切换、倍速控制等方面,小鹏G6几乎全项通关。无论是“返回播放列表”还是“切换到下一集”,都能精准识别并响应。

这已经不仅仅是“能听懂”的级别了,而是真正做到了“可控”、“可交互”。这类对语义理解与系统联动要求都很高的功能,小鹏能实现,说明底层语音中控系统相当成熟。

除了车机内容控制,小鹏G6也支持门把手解锁/闭锁这类“车外指令”的语音交互,还能实现辅助驾驶语音变道指令,体现了“动口不动手”的理念已经深入车控层面。

紧随其后的是小米SU7标准版,识别数量紧追G6,仅差1项。

在车身联动和AI语义理解方面,SU7支持像后视镜加热、开门、对话记忆、知识问答等多种指令,展现出了较强的“语义理解+系统执行”能力。

当然也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无法返回指定页面、视频类App无法直接通过语音点播当前屏显内容,说明在“可见即可说”这部分还有提升空间。

最后,再来说说反面案例——新款特斯拉Model Y。它不仅基础控制功能缺失严重,在智能语义理解、内容交互甚至创作类能力上几乎“交白卷”,智能语音有点停留在“聊胜于无”的水平。嗯。。。希望特斯拉能早日把这部分卷起来,语音体验做差了还是很拖后腿的。

好了,以上就是鲁大师新能源汽车Q1季报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评分细节,欢迎大家查看访问鲁大师官网~下个季度,大家想看哪款车,欢迎在评论区告诉鲁Sir,我们给你安排上!

0 阅读:3

鲁大师

简介:专注于IT行业圈硬件评测资讯,收罗科技新闻趣事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