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感叹缘分的奇妙,它像一条 invisible 的线,将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和妻子小红的故事,便是缘分最好的证明。
谁能想到,96年那个夏天,一次普通的周末家宴,竟开启了我们一生的情缘?
那一年,我27岁,刚从北京辞职回到老家,雄心勃勃地创办了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厂。
小红是厂里的员工,一个性格开朗、做事利落的女孩。
小红是本地人,对县城的情况了如指掌,她的加入让我的创业之路平坦了不少。
一来二去,我们也熟悉起来。
一个周五的傍晚,小红突然邀请我周末去她家吃饭,说是想让我尝尝她妈妈的手艺。
当时我觉得有些唐突,但盛情难却,最终还是答应了。
周末,我来到了小红位于老式小区的家。
她母亲王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师,和蔼可亲。
席间,王阿姨对我嘘寒问暖,询问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那时并没想太多,只当是普通的同事聚餐。
一句“你多大了?
有对象吗?
”让我意识到,事情或许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从那以后,王阿姨开始频繁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她会带着亲手做的点心来公司“慰问员工”,也会“恰巧”在我下班路上遇到我,然后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吃饭。
一来二去,村里开始流传我和小红的绯闻。
起初我并没有把这些流言蜚语放在心上,只当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直到有一天,我父亲郑重其事地问我:“儿子,你要是真看上人家姑娘,就抓紧点。
”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我连忙解释,我和小红只是普通同事关系。
父亲却反问我:“那人家姑娘妈妈三天两头往你那儿跑是为啥?
”我顿时哑口无言。
为了避嫌,我开始刻意和小红保持距离。
每次看到她失落的眼神,我的心里又很不是滋味。
就在这时,公司遭遇了一场危机。
一批价值二十多万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出了问题,客户扬言要投诉我们。
小红主动请缨,承担了处理这起棘手事件的责任。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她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环节之间,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看着她疲惫却带着微笑的脸庞,我的内心受到了触动。
我意识到,我对她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同事之情。
我找到小红,向她表达了歉意,解释了这段时间刻意疏远她的原因。
“我知道,”小红打断我的话,“你是在担心我妈给你压力吧?
”我点点头。
“其实我也觉得很抱歉,我妈她就是太着急了,总觉得我年纪不小了该成家。
”小红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我鼓起勇气问她:“那你…对我是什么想法?
”她沉默片刻后说:“我觉得感情这种事不能强求。
如果真的有缘分,不用着急,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这番话让我豁然开朗。
是啊,为什么要给感情设限呢?
之后的日子里,我不再刻意回避小红。
我们像普通朋友一样相处,一起吃饭、看电影,享受着轻松愉快的时光。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她。
她的善解人意,她的乐观开朗,以及她处理问题时的冷静干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半年后,在一个月色美好的夜晚,我向小红表白了。
“小红,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心意。
我喜欢你,想和你共度余生。
”月光下,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你知道吗?
其实从第一次见面,我就对你有好感。
只是我不想让你有压力,所以一直在等。
”
当我们把恋爱的消息告诉双方父母时,他们都非常高兴。
王阿姨笑着说:“这不就得了,我早就看出你们是天生一对,只是你们自己不开窍。
”如今,我和小红已经携手走过了许多春秋。
婚礼上,我特意感谢了王阿姨的“神助攻”,引得宾客们哄堂大笑。
回首往事,我常常感慨命运的安排。
如果没有那次周末家宴,如果没有王阿姨的“热情撮合”,我和小红或许就不会走到一起。
人生的际遇如此奇妙,谁又能预料到未来的走向呢?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又或者你认为日久生情才是爱情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