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正接班人并非姜维,苦心培养了20年,却不幸早亡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4-08-15 21:32:43

前言

诸葛亮作为三国中最著名的军师、谋士,他的一生为了蜀汉的江山鞠躬尽瘁,尤其是在刘备逝世后,少主刘禅登基,但这一位少主能力欠佳,所有的政务都是交予诸葛亮处理的。

但是人总是会老的,诸葛亮也要为自己的百年之后考虑,所以对于自己的接班人,诸葛亮也早有考虑。值得一说的是诸葛亮选择的接班人并非是后世所熟知的姜维。

一、诸葛乔

这个人就是诸葛乔,看到他的名字相信大家也就能够知道,他和诸葛亮之间是有着亲属关系的。他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次子,同时也是诸葛亮的养子和长子。为什么要让哥哥的孩子做自己的养子也很好理解。

众所周知诸葛亮和妻子结婚后,好多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在当时这也算是一件大事。为了不让自己膝下无子,于是诸葛亮就和自己的哥哥诸葛瑾说,希望能够让他的次子诸葛乔当自己的养子,来延续自己的血脉。

也就像当年刘备为什么要收养刘封一样,在寻常人家尚且都不能没有后代,更不要说像他们这种是要成大事的人了。诸葛瑾的一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长子诸葛恪在历史上也是很出名的,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神童。

次子诸葛乔还有一个幼子诸葛融,两兄弟之间的感情也是很好的,看着弟弟连一个孩子都没有诸葛瑾也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当然因为他们是各为其主,还是要麻烦一些的,要告知孙权一声。

在得到孙权的同意后,诸葛乔就带着行李不远万里从东吴来到蜀汉,成为诸葛亮的养子。不过虽说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无论是诸葛亮还是诸葛亮的妻子都将他当成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

早年诸葛乔的字是诸葛瑾给起的,因为是次子,于是就叫“仲慎”但成为诸葛亮养子后那就是长子,怎么能还叫这个字呢,诸葛亮便将他的字改为“伯松”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养子的重视,完全就是昭告天下,这是他诸葛亮的长子。

对于诸葛乔的培养甚至比他自己的孩子还重视,在那之后诸葛亮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育,不仅会教他怎样排兵布阵,甚至连一些五行八卦诸葛亮也会教他。诸葛乔在诸葛亮的身边学习到了很多,诸葛亮是将他当成自己的继承人培养的。

只要是诸葛亮知道的,他都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诸葛乔,诸葛亮心中也有感觉,自己可能没有办法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所以他希望他的后代能够实现,两人不仅是父子更是师徒。当年诸葛亮跟随刘备东奔西走的时候,他也将诸葛乔带在身边。

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没话说的,相对应的爱屋及乌对于这个年少的孩子也是很赏识的,在刘备得到汉中后甚至还将驸马都尉的位置给了诸葛乔。刘备也是很希望诸葛乔能够学有所成的,毕竟这也是为自己的后代培养亲信。

诸葛亮对他的教育从来都不拘泥于纸上谈兵,还将他放在军队中切实的感受战争。诸葛亮在蜀汉是军师一样的存在,他不仅精通军事,还要懂得治国的经验。诸葛亮当然是一个好老师,在诸葛亮的教导之下,诸葛乔成长成为一个全能的人才。

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武能安邦、文能定国诸葛亮对诸葛乔的期望很高,当然诸葛乔也没有辜负自己的父亲。他希望诸葛乔能够成为下一个自己,辅佐蜀汉成就兴复汉室的伟业。在当时的三国无人不知道诸葛乔是诸葛亮的继承人。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诸葛亮不去培养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去培养自己的侄子。毕竟这诸葛亮也是有自己的亲生儿子的。但不要忘记了,收养诸葛乔的时候诸葛亮还年轻,但当他有自己孩子的时候诸葛亮已经不再年轻了。

二、无奈之下

并且诸葛亮的这个儿子虽说是聪慧,但是诸葛亮却并不看好他,所以直接就将排除在继承人之外了。让人遗憾的是,即使是诸葛亮千算万算,但就是没有算到诸葛乔英年早逝。诸葛亮将他带在身边整整二十年。

在诸葛乔二十五岁那一年,诸葛乔因病逝世。这件事给诸葛亮的打击十分大,首先二十年的感情也是真实存在的,其次就是整个蜀汉的重任应该交给谁,诸葛乔逝世了,诸葛亮竟然连一个合适继承人都找不到。

这两件事交织,轻易的就将诸葛亮打倒了,在这可能会有人说,再培养一个不就好了。但是这又是这么好培养的吗?并不是诸葛亮不想重新培养,而是他找不到人培养,当时蜀汉人才极度短缺。

在年轻一辈中,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并且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蜀汉的文臣始终都比武将少,早年除了诸葛亮外,刘备能用的人也不过就是庞统和法正。但是这两人命运都不是很好。

都早早的离开了人世,到之后刘备身边只有诸葛亮一人。诸葛亮每天的工作也是很繁琐的,并且和曹操不同,曹操身边围绕着很多谋士,这些人再给曹操推荐谋士,但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结识人才。

并且此时诸葛亮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年纪也大了,再怎么聪明他也不过就是凡人,精力也是跟不上的。之后重用姜维也是无奈之下的决定,可能当时诸葛亮也只是想赌一把,但没有想到姜维真的能够为蜀汉奉献后半生。

三、诸葛亮用人

接下来来说说诸葛亮的用人侧重,和看重才能的曹操不同诸葛亮看重的一直都是德行。这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诸葛亮向来都是看重德行的,其实这也就是汉朝所运用的举孝廉。

并且诸葛亮在对人才方面也是很苛刻的,他是不允许他们身上出现德行的不足,甚至是不能有缺点。

当然在他成为丞相后,对于手下的大臣也是这样,在诸葛亮看来德是要大于才的,这固然是好的,看重德行没有错。但这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对当时本就势弱的蜀国来说,要求太高很容易找不到可用的大臣。

就像是上文所述的一样诸葛亮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培养,当时蜀汉人才本就少,再加上诸葛亮这一套选官标准,蜀汉的人才凋零也是在所难免的。当然最后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也不能都怪诸葛亮。

这和刘备在世时的政策也有关系,但在诸葛亮上位后依旧没有进行改变,这也是他的一项失误。

结语

若是当年被诸葛亮精心培养二十年的诸葛乔不病逝,蜀汉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退一万步说,若是诸葛亮后期能够得到几位人才蜀汉也不会落得那个下场。

2 阅读: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