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声望就不用说了后世对他一直评价都很高,在刘备去世后,是他一个人撑起了蜀汉,更是为了蜀汉多次北伐。
遗憾的是北伐最终还是以失败结尾,对于这大家都很感伤,但直到刘禅在投降后拿出的一个账本,大家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怎么都赢不了。
一、账本随着邓艾带兵偷渡阴平,蜀汉的落幕也已经拉开了序幕。当时蜀汉的大将姜维并不在刘禅的身边,这就导致了在蜀汉禁军被歼灭后,刘禅直接就不战而降了,并且还给远在开阳的姜维去了一封信让他向曹魏投降。
当然对于刘禅此时是否应该投降在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对此暂且先不说,在刘禅投降后,肯定是要彰显自己的诚心的,其实刘禅给邓艾的其他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一本账本,这账本中有一张账单。
正是这一张账单解释了为什么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未成功的原因。其实这账单上的内容也很简单不过就是记载了蜀汉的人口还有士兵的数量。
但是细看就能够看到其中不对的地方,其中蜀汉一共有九十四万人口,官吏有四万人,士兵有十万两千人。
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有很多没有记录在案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因为战乱流落到此地的流民,不过他们不记录在案也就表示他们不需要缴税。真正能够给蜀汉的带来财政收益的也就只有这九十四万人罢了。
这九十四万人要养活十万余人,将士还好还有那四万官吏也是百姓们的责任,当然除此之外,因为蜀汉人数比较少的原因,其中年轻力壮的青年还要服兵役,在战争开始后其他人也不能闲着要开始为前线运输粮草。
根据相关史实的记载为了能够满足前线的将士,甚至连妇女孩童都用上了,这是什么概念就不用说了。
可以想象当时百姓们的压力有多大了。并且不要忘记了这还是千百年前,当时根本就没有工业,农业是维持百姓们生存唯一的东西,所以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就更大。
是完全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别的不说就说二战时期,西方那些国家哪一个不是都完成了工业革命,这才让他们有能力支撑战争。
将蜀汉和东吴、曹魏两国放在一起就很明显了,众所周知在这三个国家中,蜀汉是最弱的一个,其中就包括领土还有百姓乃至军队。
东吴一共有二十三万将士,官吏三万两万多人,但是他们的人口多,整整有两百多万。当然百姓的压力也不小,但是比蜀汉就好很多了,并且不要忘记了东吴所在的地理位置,江南向来都是比较繁荣的。
曹魏就更不用说了,他占据着整个北方,他的人口也是最多的。根据相关史实的记载大致有四百多万人左右。其中蜀汉人口是最少的,但是他的官员却比两百多万的东吴官员还多,所以百姓的供养压力也是最大的。
二、难以支撑这种种条件都是蜀汉失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即使是诸葛亮天纵奇才但是他也不能平地生人,蜀汉的人数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国家的需要却是固定的,无论怎么说也要满足那十四万官兵的温饱。
但对于百姓们来说就不是这样了,每个人都想要少交一些税想要自己一家人能够吃饱饭。官员们则是想要尽量的多征收满足国家交给他们的任务。民不与官斗,这是流传至今的明言,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前提是百姓能吃饱饭能存活。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因为百姓们想要吃饱饭于是就想要少交税,这就导致官府收税十分困难,收税困难就要多加官吏,官府人员增加了后,百姓们的负担又严重了。可能有人说为什么百姓们不积极的将粮食交出来。
百姓们心中可没有什么家国大义,他们所期望的就是能够吃饱饭。要是能将这十万的士兵养活,百姓们就养不活自己。这也是一个艰难抉择,当然这也为什么之后在和诸葛亮对弈的时候司马懿总是拖延时间想打持久战。
因为他知道蜀汉的粮草跟不上,只要粮草断了诸葛亮自己就退兵了。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第一次北伐,遗憾的是因为马谡的失利宣告失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魏也就知道应该怎样针对诸葛亮的北伐了。
可以说诸葛亮的输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本身蜀汉的先天条件就比不上曹魏,历史上北伐很少有成功的,更不要说蜀汉在国力、人口、军队、经济上都比不过曹魏。
三、不明智当然诸葛亮在北伐后期也是有不明智的决定的,还记得前文说的第一次是最接近成功的因为出其不意,但之后他的出兵大多都是很匆忙的,其实很很好理解诸葛亮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他想要在他活着的时候替蜀汉创造出良好的局面。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是年过半百了,身体再加上心理的压力,都是诸葛亮逝世的原因。诸葛亮在刘备逝世后可以说是诸事亲力亲为,这给身体带来的负担就不用说了。不仅是在朝堂在战场上也是如此。
这又引出了诸葛亮用人方面的问题。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对诸葛亮的用人隐晦的点出了不足。首先就是诸葛亮用人的固有思想,那就时以谨慎为主。众所周知诸葛亮向来都是一个谨慎的人。
所以他用的人都是小心谨慎的人,就像是魏延一样,其实诸葛亮并非是妒忌魏延而是他不想用魏延这种有很多变数的人。当然谨慎是好的,尤其是在朝堂上,不过在战场上瞬时万变有的时候魏延这种人也是很是适合的。
若是当时蜀汉的阵营中出现和魏延性格相似的人诸葛亮还是不会用的,这也就是他用人的偏见,太过于循规蹈矩,诸葛亮留下的几位姜维、蒋琬、费祎无一不是谨慎小心固守的人。这对于一个趋于稳定的国家来说固然是好的,但是对蜀汉未必合适。
并且蜀汉内部的官员分布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大多都是荆、襄两地的官员,但是却很少有益州的人才,人才分布的不均匀,很大程度限制了益州人才的上升之路。可能在刘备诸葛亮两人看来益州人用着不安心,但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应该安抚益州人。
可以看出整个蜀汉后期战术都是诸葛亮自己制定的,并且作为诸葛亮的弟子姜维也是严格的按照诸葛亮制定的策略。对这战术十分对先不说,诸葛亮对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很难让手下的将士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甚至可以说他限制了下面官员的发展。
虽说诸葛亮可能是因为的当年关羽一事,所以小心谨慎,但在战场上太小心就容易束手束脚,就像是司马懿评价诸葛亮的一样——虑多决少。
结语蜀汉的很多条件都限制了他的发展,完全不是一个人能够挽回的,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依旧不能更改历史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