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小学科技节:哪吒、航模、爆米花,热闹背后是教育焦虑?

墨香书卷期 2025-03-25 16:32:59
厚德小学科技节,这事儿挺热闹。哪吒、航模、爆米花,乍一看,挺像那么回事儿。但你有没有觉得,这画面有点眼熟?

现在学校搞活动,都喜欢往“科技”、“创新”上靠。好像不沾点儿这些词,就显得不够高大上,不够与时俱进。可问题是,孩子们真的喜欢这些吗?还是说,这只是大人世界里的一场“科技秀”?

你看看那些项目,汉诺塔、磁力小车、泡泡套人……这些东西,说实话,很多年前就有了。我们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也没见谁就此成了科学家。当然,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科学的乐趣,总归是好的。但如果只是为了“秀”,为了完成任务,那就变味儿了。就拿这个“哪吒”来说。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校也挺卷的,开幕式都得整出点花样。但是,让孩子穿上哪吒的衣服,就代表重视传统文化了吗?还是仅仅是一种cosplay?其实,科技节背后的问题,远不止“形式主义”这么简单。这背后,隐藏着我们对教育的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

我们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希望他们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希望他们成为“未来创想家”。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些家长可能会说,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从小抓起,以后怎么办?这话听起来没错,但细想一下,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教育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竞争吗?

当然,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升学率、社会评价、上级要求……这些压力,都压在他们身上。所以,搞科技节,搞各种活动,也是为了迎合这些需求。但问题是,当教育被这些外在的东西绑架,孩子们还能快乐地学习吗?他们还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吗?

与普遍认知不同,真正的创新,往往不是来自实验室,而是来自生活。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也都是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开始的。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应试教育”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导致家长和学校都不得不迎合这种标准。当然,学校也并非一无是处。

至少,他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些接触科技的机会。但是,如果能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真诚,也许效果会更好。想想那些孩子们,他们真的喜欢叠扑克牌吗?还是仅仅为了集章换爆米花?他们真的理解汉诺塔背后的逻辑吗?

还是仅仅为了赢得比赛?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是希望培养出一批只会考试的“做题家”,还是希望培养出一批真正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个科技节上飞舞的航模,象征着孩子们的梦想。但愿这些梦想,不会被形式主义的泡沫所包裹,不会被焦虑的阴影所笼罩。而是能自由地翱翔,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而那些孩子们集章换来的爆米花,希望不仅仅是甜在嘴里,更能甜在心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