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师在班级群里公布一批表扬名单,赫然出现儿子参加区作文大赛获奖名单,老母亲欣喜若狂: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写作文终于开窍啦!
回顾两年前,“写作文”绝对是儿子的最大痛苦:抓耳挠腮,愣坐半天都憋不出三句话来!考试作文被扣五六分是常态,那还是自家老师照顾面子,有一次期末考,因为盲批,作文足足被扣十分。
一提到考语文,老母亲最担心的就是作文。
但我也很纳闷,儿子从小爱看书,语文基础不算太差,为啥作文分就是上不去?为此,还专门请教了语文老师。交流后,发现了儿子在写作上存在的3个普遍问题。
1、不知怎么写
一开始接触作文,一般从具体事物开始,写人、动物和植物,老师给出拟定的作文题,比如《我的妈妈》、《我家的宠物》等,儿子不知道怎么写。
2、不知道写什么
后来,作文开始写事,从全命题到半命题,比如《一件开心的事》、《一件 的事》……明明生活中有很多事儿可以拿来写,但孩子不知道选哪件事写。
3、能说不能写
看图写话也好,整篇作文也好,不会写就启发他,能从孩子嘴里问出个所以然,但真要落实到手写,还是不会。
至于开头是不是写得精彩,内容是否丰富,结尾是否点睛……那都是后话了。
语文老师告诉我:这是小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又分两种情况。一类孩子属于脑袋空,写不出;另一类孩子则是脑袋杂,不知道怎么写。小诺属于后者。
有些孩子不会写作文,还与听课习惯有关。特别是低龄阶段,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且讲解作文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性,孩子一疏忽就容易跟不上;且吸收、消化需要时间,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巩固、落实,那么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就是“0”。
换句话说,想要提高孩子的作文成绩,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语文老师还专门跟我强调:从小阅读积累很重要,但写作方法也很要紧。年级越高,作文占比越大,影响越大。
在和语文老师深入交流后,我多方面做了功课,最后做了2件事。
1)给孩子买了一本非常漂亮的笔记本用来摘抄好词佳句。
专程挑了特别精致的笔记本,儿子拿到后无比喜欢,也很重视。每看完一本书,都要求他在这本书中做笔记。可以随时摘抄,也可以固定时间摘抄。得益于笔记本的精致,孩子认真誊抄,字迹明显干净整洁很多。我还鼓励他可以在旁边用彩笔配图,这个笔记本成为了他的心情笔记。
摘抄的过程,其实是帮助孩子沉淀阅读积累的重要过程,简单来讲,起到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作用。同时,这些积累的词句,成为孩子的写作时的素材宝库,儿子有好几次在写作文时,突然脑袋一拍:“妈妈,我抄过一句话,好像能够用到这里来。”
这其实是孩子将阅读内化为自己知识的体现,活学活用,对写作提升帮助很大。
2)给孩子买了一套作文指导书。
不是作文参考,而是“作文指导”。我买了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写的《作文九问》,分基础篇和提高篇,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写作水平,从细节到整体,帮助孩子学会写作文。
买书初衷是给我自己看,希望借助蒋老师的教学方式,在平时能够对儿子写作指点一二。书买回来后,确实也起到了这个作用。后来,又因为书的语言表达深入浅出,有方法有案例,随着儿子年级升高,他自己也能看懂,最后成为了他的写作工具,遇到写作上的困惑,主动拿出来翻一翻,每次都会有启发。
可能本身就是语文老师的关系吧,蒋老师选取了小学生在写作中最感困惑的问题,书中解决了包括怎么找到能写的事,怎么把作文写长,怎么写好开头,怎么写出新意……各种问题,用非常直白的实践语言告诉家长(孩子)怎么做。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记一件的事》。
儿子咬着笔头无从下笔,我借着《作文九问》基础卷中蒋老师启发他的学生:抓住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大写的方式,引导儿子写出了一件有意思的小事。
通过步步引导,在这篇作文中,儿子把他在冬天的某一个早晨因为懒得起床,结果上学来不及,写得非常生动。不仅写出了妈妈的“夺命催”,写出了自己的“舍不得被窝温暖”,还写出了“上学迟到的后悔不迭”。
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片段,居然能够写出一整篇作文!儿子在写完后自己也感到意外,明白了,其实作文可以这么写!
undefined
后来我们还跟着蒋老师专门对各个作文环节,开头、过程、结尾、遣词造句……进行专项训练。儿子慢慢找到了写作文的感觉和思路,越写越好。不断受到老师表扬的他,对写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最后因为出色的表现,还被选作代表去区里参加写作比赛。
这套书,分《基础篇》和《实战篇》,适用面挺广,适合小学1~6年级孩子。家有小学生,值得入手,紧跟教材,直扣考试,提升孩子的作文水平得高分。
我是诺妈,专注亲子成长研究,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