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观音菩萨扮演者,当众给毛主席翻白眼:国家主席连字都不认识

红色风云录 2024-11-09 09:26:58

“《西游记》中央台拍,每集一百万,十五集共一千五百万元……”

1998年,当杨洁将续拍《西游记》的报告递上去之后,只过了一个星期,中央台现任台长杨伟光就做出了批示。

整整十年,杨洁续拍《西游记》的想法终于实现了。

为了尽可能和前二十五集没有太大的差距,杨洁决定启用原班人马,尤其是最为主要的师徒四人。不少人提醒杨洁,师徒四人全部用旧人不一定是个正确的选择,杨洁慎重考虑之后,毅然更换了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演员。

除此以外,饰演王母娘娘的万馥香已经驾鹤西去,饰演金池长老的程之也已经魂归故里,想要原班人马出演的想法已经无法实现。在考虑《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扮演者时,杨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往长沙去找左大玢。

“十年了,你的样子怎么一点都没变,是不是真的得到观音菩萨护体了……”一见到左大玢,杨洁就惊呼起来。原本她以为左大玢的体型或许已经改变,不适合扮演观音菩萨,却没想到左大玢丝毫未变。

就这样,《西游记》续集观音菩萨的扮演者仍旧还是左大玢。

说到杨洁和左大玢的结缘,还得感谢毛主席。如果不是毛主席,可能杨洁也找不到如此适合观音菩萨一角的演员,可能左大玢也无法将观音菩萨活灵活现展现在荧幕上。

左大玢出生于湖南,父亲是程潜麾下少将高参,母亲是湘剧四大名旦之一的郑福秋。得益于母亲的影响,左大玢从小喜爱戏剧,而且天赋条件很好,曾有湘剧训练班想要招收她。

但郑福秋坚决不允许女儿学戏,因为在旧社会,戏剧演员属于社会最下层,郑福秋不想女儿走上自己的老路。

为了不让左大玢这个戏剧的好苗子被埋没,训练班的老师趁着郑福秋到外地演出,将左大玢招进了训练班,等郑福秋回来,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在一帮老艺人的指点下,左大玢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还成了女学员中头一条好嗓子。

1956年,13岁的左大玢跟着训练班去北京汇报演出。那天在怀仁堂演出没有左大玢的节目,左大玢就和其他小伙伴躲在幕后,偷偷观看坐在台下的毛主席。

这是左大玢第一次亲眼见到毛主席,当时她不会想到,她和毛主席的缘分将不止于此。

三年以后,16岁的左大玢已经在湘剧界小有名气,尤其在湘剧《生死牌》中,左大玢成功塑造了一个外柔内刚、舍己救人的古代烈女形象。有一次,左大玢接到前往交际处演出的任务,当她登台表演时,发现毛主席居然坐在台下,惊得差点忘了词。

定了定神之后,左大玢全力以赴将戏顺利演完。

演出结束后,一位工作人员找到正在卸妆的左大玢,说毛主席很喜欢她的戏,请她等会去陪毛主席跳舞。左大玢激动之余告诉工作人员,自己不会跳舞,工作人员将左大玢领到毛主席的警卫员面前,当场开始学习。

第一次站在毛主席面前,左大玢手足无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最后还是毛主席先开了口,几句玩笑话就让左大玢放松下来。自此,每次毛主席到湖南,左大玢都被派去陪同,一来二去两人便熟络起来。

“你怎么叫左大玢(fen)呢?”一次和左大玢的聊天中,毛主席忽然说起了左大玢的名字。因为和毛主席已经很熟了,左大玢“白”了毛主席一眼说:“那个字应该念‘bin’,不是‘fen’,还国家主席呢,连字都念不对。”

毛主席听完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让左大玢回去问问她父亲,再去翻一翻辞海:“是那个大辞海,可不是小辞海哟。”回到家之后,左大玢和父亲说起这件事,一翻辞海才知道,果然“玢”有两个读音。

十年政治风暴期间,由于父亲的原因,左大玢被下放到农村“锻炼”。后来调回文工团之后,虽然演出的机会不多,但左大玢仍旧坚持练功,丝毫没有放弃演艺生涯。

1973年,左大玢出现《园丁之歌》的主演,由于其中的一句台词,左大玢遭受到了冲击,随《园丁之歌》一起遭到了批判,还被要求在2000多人的大会上作检讨。后来毛主席回湖南养病,点名要看《园丁之歌》,一眼就认出了左大玢:

“这不是小左嘛,演得很好。”

一旁陪同的服务员悄悄告诉毛主席,左大玢正在遭受批判,毛主席听完很是不满,再次鼓掌表示对左大玢的支持。就这样,左大玢和《园丁之歌》逃脱了一场厄运。

1976年,病重的毛主席惦记着家乡的戏,但由于身体原因,有关部门便派电视台去长沙专门录制,杨洁就是录制节目的导演。当时左大玢在剧中扮演观音菩萨,杨洁一眼便相中了左大玢:

“以后我要是拍观音的戏,一定请你来演。”

6年之后,杨洁开始拍摄《西游记》,以导演的身份邀请左大玢到北京试妆。结果化妆师一见到左大玢,就连声说左大玢太像观音菩萨了,根本就不用试妆。于是,左大玢既没试妆,也没试戏,直接进入了拍摄,将观音菩萨的形象演得深入人心。

在拍完《西游记》续集之后,左大玢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舞台上,关于左大玢出家的传言不胫而走。其实左大玢只是退居到幕后,将自己的精力放到培养湘剧后备人才上:

“总不能让湘剧断送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