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夏天,我刚刚小学毕业,家里的麦田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那一年,天气格外炎热,麦子熟得早,父亲决定请麦客来帮忙收割。麦客,是那些专门在农忙时节走村串户帮人收割庄稼的农民,他们大多是外地人,靠着一身力气和熟练的技艺讨生活。
那天一大早,父亲就带着我去了村口,等着麦客的到来。远远地,我看到几个背着镰刀、戴着草帽的男人走了过来。他们皮肤黝黑,衣服上沾满了泥土,眼神里透着疲惫和坚韧。父亲上前和他们谈了几句,最后选了三个人来帮我们家收麦。
这三个人中,领头的是一个叫老张的中年男人,他看起来年纪比我父亲大一些,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另外两个年轻人是他的儿子,一个叫小张,一个叫小刘。老张说,他们是从河南来的,已经走了好几个村子,帮人收麦赚点辛苦钱。
接下来的几天,老张父子三人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太阳落山。他们的动作很快,镰刀在麦田里挥舞,麦子一片片倒下。我和父亲也忙着把割下来的麦子捆好,拉到打谷场上晾晒。虽然天气热得让人喘不过气,但大家都很卖力,麦田里的活很快就干得差不多了。
到了结账的那天,父亲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钱,递给老张。然而,老张接过钱后,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他数了数钱,皱着眉头说:“这钱不对吧?怎么少了这么多?”父亲一愣,随即解释道:“我们是按一亩地算的工钱,一分不少啊。”老张却坚持说:“不对,我们干了这么多活,工钱应该更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越来越激烈。老张的儿子小张和小刘也站在一旁,脸色阴沉。我和母亲在旁边看着,心里既着急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老张气呼呼地扔下一句:“你们家太欺负人了!”然后带着两个儿子转身就走。
这件事让我心里一直放不下。几天后,我偷偷跑到村口,想看看能不能再遇到老张父子。没想到,真的让我碰到了他们。我鼓起勇气上前,问老张那天为什么和父亲吵架。老张叹了口气,说:“小伙子,你不知道,我们麦客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可工钱却总是被克扣。你父亲给的工钱,比我们平时拿到的少了一半。”
我听了,心里一震。原来,父亲为了省钱,故意少给了工钱。可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正直的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回到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父亲也是没办法,家里这两年收成不好,还要供你上学,能省一点是一点。”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苦衷。可我心里还是很难过,觉得父亲这样做不对。几天后,我偷偷从自己的零花钱里拿出一部分,跑到村口找到了老张父子,把钱塞给了他们。老张愣了一下,随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你是个好孩子。”
这件事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父亲的做法虽然可以理解,但也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公平是多么重要。老张父子靠着体力劳动谋生,他们的辛苦和付出值得被尊重。而父亲的行为,虽然出于无奈,却伤害了别人的尊严。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了用同理心去理解别人。每当看到那些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人,我都会想起老张父子,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想起父亲和他们之间的争执。这些记忆,成了我成长路上的一部分,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
多年后,当我再次回到家乡,看到麦田里忙碌的身影,总会想起1988年的那个夏天。那些麦客,那些争执,那些无奈和感动,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它们让我明白,生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选择。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面对这些选择时,尽量保持一颗善良和公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