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有权势的四个太监,谁最厉害?

太璞石 2023-12-16 19:30:24

自古以来,宦官专权一直为皇帝所忌讳,宦权是皇权的副产物,有些皇帝为了制衡大臣的权利,而扶持亲信的太监,赋予他们某些皇帝的权力。但是如果赋予的权力过大,架空了皇权,那么就会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

首先,宦官专权会导致朝廷政事不和。太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帮助皇帝处理国事,只会阿谀奉承取得皇帝的信任,甚至纵容皇帝的爱好,爱美女就送美女,爱玩乐就送玩具,从而导致皇帝荒废朝事,不思进取。其次,宦官专权会导致朝廷风气不正。皇帝不思政事,宦官把持皇权,他们目光短浅,野心勃勃,因自身安全感极低导致他们会大肆清除异己,打压大臣;多数贪婪无比,甚至于出卖国家利益换去大量财物。在这种风气下,朝堂里能生存的只有那些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奸佞了;宦官专权还会导致民不聊生。国家政事不顺,大臣人人自危,皇帝肆意玩乐,宦官暴虐贪婪,这种情况下,百姓哪里能有好日子。

明朝初期,朱元璋深知宦官专权的危害,为了抑制宦官,曾铸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朝政,违者立斩不殆”,放在宫中,以警示子孙。但是后代子孙没有经历过宦官专权的毒害,转而慢慢放松了精神,给了太监可乘之机。下面,让我们看一看明朝最有权力的四大太监,他们到底是更胜一筹?

一、王振--祸国指数:★★★★★

职务: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宫局郎

绰号:王先生、王伴伴、翁父

老板:明英宗朱祁镇

对手:张太皇太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基本技:恃宠专权,贪婪成性,清除异己

特殊技:顶级察言观色,千里送皇帝,被认干爹

专权过程:王振是明朝初年的宦官,本来是落榜秀才,当过教师,但是觉得荣身之路过于艰难,自阉入宫。因为极擅长察言观色,深得宣宗朱瞻基的喜欢,就封他为东宫局郎,陪太子朱祁镇读书。就此和朱祁镇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为日后专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宣德十年,朱祁镇即位,立刻就把王振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是太监的最高职位了,由此把控了内廷。但是王振野心勃勃,不甘心屈居内廷,还想要干预政事。但是当时张太皇太后幕后操控,三杨齐心辅政,王振自知难以强攻,索性就曲线救国,一方面更加取悦于朱祁镇,深得其信任;另一方面广交朋友,暗植党羽,以备日后专权。等到张太皇太后病逝,三杨相继老死,王振终于掌控朝政,开启了专权生涯。

祸国事迹:对于一个宦官来说,因为依附于皇权,如果哪天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宠爱,那么他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他们的安全感极低。一旦掌控了权力,为保权力不失,他们就会大肆清除异己,敛财成性,因为只有这两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所以清除异己,大肆敛财就是宦官专权的基本操作,由此带来的朝廷政事凋敝,官员沆瀣一气,百姓民不聊生都是附加产物了。王振也是如此,他为了掌控权力,喜欢让属下认自己当干爹,通过这种关系掌控自己的党羽,打压清除不服从自己的官员;喜欢收受巨额的贿赂,并与鞑靼私下交易,买卖国家箭矢等战略货物,谋取高额利润。

当然,王振最勇的事情就是让敌方国家鞑靼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派遣了2500多人的进贡使团,向明朝政府邀赏。当时,宦官王振专权,命令礼部核查,按实际人数给发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这下,也先部落可炸了窝了,你不给,我就去强,这一直是草原人信奉的准则。同年七月,也先统率各部,兵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也先亲率一支进攻大同。

瓦剌入侵后,我们的大聪明王大太监开始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大军到了大同附近,就发现尸横遍野,哪有瓦剌的影子,再加上粮草供应不及,军心动摇。朱祁镇有心撤军,这时候王大聪明又出来作妖了,说大军出征没多久就回师太丢脸,建议绕道蔚州。蔚州是王振老家,要是皇帝跟自己回乡,岂不是比衣锦还乡还扬眉吐气?但是蔚州离大同太近,瓦剌军就在附近,一旦逼近,那不是玩火自焚,群臣反对,但没用,皇帝同意,好嘛,这份宠信也葬送了自己。瓦剌大军追上在蔚州的明军,趁其不备,发动总攻,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史称“土木堡之变”。

二、汪直--祸国指数:★★

职务:西厂提督、御马监太监、昭德宫内使

绰号:汪厂公

老板:明宪宗朱见深

基本技:狡猾聪明,清除异己

特殊技:兴冤狱,有军事才能

专权过程:汪直是广西大藤峡瑶族叛乱者的后代。进宫后,最开始在昭德宫侍候朱见深的宠妃万氏。要说这万氏,可是成化时期后宫的掌权人物,因为和朱见深共历患难,所以对她的宠幸长盛不衰,也差点害的朱见深后继无人。汪直为人聪明伶俐,深得万贵妃喜欢,后来就推荐给朱见深,负责给朱见深养马。

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因为成华十二年妖人李子龙祸乱内宫事件,让朱见深迫切想了解外面臣民的一些事情,就设立了西厂,由汪直任提督,专门负责收集民间一些关于朝政大政方针的议论,或者官员贪污受贿等事情,来报告皇帝。刚上任的汪直意气风发,作为皇帝的心腹,一上任罗织大狱,逮捕大臣,制造冤案,有些小事都被整成大案来办;而且手段残忍,气焰嚣张,手下狐假虎威,一时间朝廷里风声鹤唳。后来大臣们不堪其扰,联名上书汪直的罪状,但是朱见深还是一个念旧情的人,虽然撤销了西厂,罢了汪直的官,但还是宽宥了他。这样得意了五个月的汪直又当了御马监。

成化十七年(1481年),汪直为监军,曾三度抗击入寇大同、宣府的亦思马因部,取得黑石崖大捷,稳定边秩。成化十八年(1482年)二月,受命成为大同、宣府的总镇。但因为远离朝堂,和朱见深的关系日渐疏远,再加上后多次遭到弹劾,最终被罢职夺俸,黜为闲人。

总体来说,汪直虽然作为明朝宦官专权的代表人物,但其实他专权和为害程度远远不及王振、刘瑾和魏忠贤。况且,汪直本身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在巡边的数年中,启衅之事少,平边之事多,对边地秩序的相对稳定起过积极的作用。此外,汪直也为健全明朝的科举制度,提出过重要建议。

三、刘瑾--祸国指数:★★★

职务:司礼监掌印太监、钟鼓司太监

绰号:立皇帝、八虎之首

老板:明武宗朱厚燳

对手:张永,杨一清

基本技:恃宠专权,贪婪无度,清除异己

特殊技:投其所好,意图谋逆

专权过程:刘瑾是明朝中期的宦官,本来不姓刘,六岁的时候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弘治年间犯了罪,本该被处死,但后来被赦免,之后被安排侍奉太子朱厚照。就此和朱朱厚燳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为日后专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厚照即位后,命刘瑾执掌钟鼓司,与其他7名受宠太监合称“八虎”,他居首位。刘瑾为人狡黠,颇通古今,能够投其所好,天天进献鹰犬、歌舞、角抵等戏法、玩艺给朱厚燳,又常常引诱朱厚燳微服出宫游玩,是把朱厚燳教坏的罪魁祸首。但是朱厚燳十分信任刘瑾,升他做司礼监掌印太监。正德元年(1506年)初,朱厚燳又把京师三大营之一的“三千营”交给刘瑾掌控,由此可看出他圣眷益隆。因为借皇帝之名圈占了三百多处皇庄,遭到了大臣的弹劾,但是刘瑾不仅毫发无伤,还在外廷以大学士焦芳为爪牙,大肆迫害曾反对他的朝臣。自正德二年(1507年)起,刘瑾开始掌控文武百官的升降和任免,百官见他纷纷跪拜,贪污不计其数,权势炙手可热,被时人称为“立皇帝”,而朱厚燳则被称为“坐皇帝”,寓意掌握大权的人是刘瑾而非朱厚照。

祸国事迹:刘瑾为人贪婪无比,他劝朱厚燳把全国各省的库藏都运到京城,这里面,刘瑾自己先过一边手,从中贪污了不计其数的财宝。刘瑾更是公然受贿索贿,大搞权钱交易,那真是雁过拔毛。凡是官员进京朝觐,都得向他交见面礼,少则白银千两,多则五千两。有的人为了行贿,都得去京城富豪那里借贷,谓之京债。刘瑾是将索贿上演到了极致,什么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官员犯了错,都可以用钱解决,只要能有钱,在刘瑾这都不是事。

凡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更何况刘瑾得罪的人何其之多。皇帝的宠幸是一时的,对于安全感极低的刘瑾来说,自己当皇帝才是最稳妥的。所以私下里准备一些谋反之物。彼时,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朱厚燳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叛乱平定之后,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例数刘瑾的十七条大罪,其中最为重要的就谋反大罪。朱厚燳一听,大为吃惊,赶紧把刘瑾抓起来审问。同时,第二天,朱厚燳亲自出马,去查抄刘瑾的家,在刘瑾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朱厚燳一看,这还了得,保不准这狗东西竟然要弑君,怒不可遏,终于相信刘瑾谋反的事实,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

四、魏忠贤--祸国指数:★★★★

职务: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

绰号:九千岁

老板:明熹宗朱由校

搭档:客氏

对手: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党人

基本技:恃宠专权,贪婪无度,清除异己

特殊技:兴诏狱

专权过程:魏忠贤是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魏忠贤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

年少的朱由校刚即位时,因一直为李选侍控制,在内廷无所依恃,就封陪伴自己的太监魏忠贤进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封自己的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二人狼狈为奸,相结为夫妻,掌控内廷。

朱由校即位初期,以杨涟、左光斗等为首的东林党人凭借拥立之功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势力庞大。同时向朱由校进言,要皇帝追查廷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的幕后主使,建议按例驱客氏出宫,想借此机会削弱宦官在宫里的权利,以达到争取皇帝,掌控朝堂的目的。但是遭到了以魏忠贤和客氏为首宦官团体的激烈反击,一时间,京城里,风声鹤唳,厂卫横行。

随着双方斗争的深入进行,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天启三年,朱由校为制衡风头正盛的东林党,让魏忠贤执掌东厂,势力的天平逐渐向倒向了阉党一方。天启四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各大臣也有很多议论魏忠贤罪行的,朱由校都不听从。十月,朱由校下令削去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的官职。天启五年三月,魏忠贤发动乙丑诏狱,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骨干六人被捕入狱,不久死于狱中。天启六年,魏忠贤发动丙寅诏狱,周起元、周顺昌等7人被捕入狱,除高攀龙被逮捕前投水自尽,其他人均被折磨致死。

至此,魏忠贤彻底掌控了外廷,他矫旨擅权,呼风唤雨,一时间风头无两。

祸国事迹:魏忠贤当权后,大肆清除异己。彼时,东厂缉捕人员四处横行,所到之处,鸡飞狗跳。凡是有言语触犯魏忠贤者,一律受尽酷刑被杀。如吴怀贤读杨涟的奏疏击掌赞叹被家奴告发,抄家身死;武弁、蒋应阳为熊廷弼讼冤,立即被诛死,如此者,数不胜数。当时,内外大权皆被魏忠贤掌控,朝廷上下都是魏忠贤的人,外有文臣五虎,武将五彪,更有吏部尚书周应秋等十狗,还有干儿子十人,干孙子四十人,从内阁到六部,从六部到地方总督,从总督到巡抚,都是魏党,一时间魏忠贤权势滔天。

内廷客氏作难,残害妃嫔,戕害皇嗣,导致后宫妃嫔很难怀有身孕,甚至于皇后都被她堕胎,即使生下皇嗣也会被设计谋害,导致朱由校一直后继无人。他们希望朱由校宠幸他们提供的秀女,生下皇子后,便于然后掌控,然而一直未能实现。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把持朝政,清除异己,不仅使得明朝政治极度黑暗,官场沆瀣一气,贪腐横行,同时加深了对地主阶级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起义频发,更由于内耗导致国力疲敝,无力防御外患入侵。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命锦衣卫逮捕魏忠贤,押回北京审判。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行到阜城时上吊自杀,其余党亦被肃清。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 阅读:6947
评论列表
  • 2024-12-06 08:43

    古代那会有自己篡位的太监啊,先不说太监的权力完全来源于皇权也依附于皇权,就算他真想篡位死之后传位给谁呢

  • 2024-08-05 13:17

    王振和刘瑾是掌印太监,是太监老大,魏忠贤是秉笔,是太监老二,汪直算太监老二吧。当然权势确实还是魏忠贤的大,都可以威胁皇权了

  • 2024-01-27 15:20

    魏公公勾结客氏害死了天启所有怀孕的妃嫔,导致天启绝嗣,只能把皇位传给兄弟,魏公公最牛逼。[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_呦 回复:
    这你也信,天启死了,对谁最有利,对谁最有害
    watch 回复: _呦
    天启没孩子,对魏公公最有利,只是他没想到天启挂的那么早。[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5-03 15:13

    郑和

  • 2024-04-27 00:33

    明朝的皇帝除了前几个,都是不上进的货色

  • 2025-01-31 10:54

    文韬武略的宦官天花板:曹少钦、雨化田

  • 2024-02-04 11:59

    王振害死的人最多,汪直下场最好,刘瑾死的最痛苦,魏忠贤虚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