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

兰州,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历史名城。汉唐,兰州作为丝路重镇,八方商旅汇聚,饮食文化便在这交流融合中初绽光芒。彼时,中原饮食之精细、西域风味之豪爽,相互渗透。谷物蔬果与牛羊肉食携手登上餐桌,为兰州饮食种下多元的种子。
《汉书》有载:“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河西五郡,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 金城即兰州旧称,可见畜牧之盛,为后世肉食烹饪打下根基,羊肉之鲜嫩、牛肉之醇厚,渐成兰州人口腹之爱。

至明清,城市渐趋繁荣,饮食愈发考究。街巷之中,食肆林立,烟火升腾。当地百姓因地制宜,巧用黄河水滋养的食材,创造出诸多风味。
面,这一寻常主食,在兰州人手中变幻出神奇。拉面技艺初现雏形,师傅们凭借精湛手艺,将一团白面拉成细若发丝的面条,投入沸汤,搭配牛肉汤、蒜苗、香菜等佐料,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鲜香四溢,慰藉着往来过客与本地居民。

近代以来,战火纷飞未断兰州饮食传承之路。虽历经磨难,可兰州人对美食的执着如初。饮食文化持续吸纳各方精华,愈发醇厚包容。
手抓羊肉,保持原始风味,大快朵颐间尽显西北豪情;酿皮子,爽滑劲道,酸辣滋味刺激味蕾,一口下去,暑气全消。诸多小吃、大菜,皆蕴含着兰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
今天,小编跟诸位聊聊,兰州最值得打卡,当地人推荐的10种特色美食,好吃还不贵,本地人绝不外传。

1:清汤牛肉面。又称兰州牛肉面,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美食。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嘉庆年间,由甘肃东乡族的马六七从北京同窗陈维精那里学得清汤牛肉面的技艺,并将其带回了兰州。
后经陈和声、马保子等人的不断改良,兰州牛肉面逐渐形成了“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油)、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的独特风格。

兰州牛肉面的面条,讲究的是柔韧滑爽,细如丝雨或宽如玉指,根据个人喜好,可以选择毛细、细、二细、三细、韭叶等多种面型。
而汤头,则是用牛骨熬制数小时而成,清澈见底却又香气扑鼻,再搭配上新鲜的白萝卜、香菜、蒜苗和辣椒油,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便完成了。吃上一口,面条的滑爽、汤头的鲜美、配料的丰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无与伦比的美味。

2:酿皮。源于清朝时期,是面粉加工制成的薄膜状面食,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酿皮。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压制、煮制等工艺制成,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再配以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酸辣凉爽,柔韧可口。
据说,高担酿皮是其中的佼佼者,原为西安小吃,后传入兰州,并由“福华轩”老板高三挑着扁担沿街叫卖,因其盛酿皮的食肇一头高达一米三,扁担两头又向上翘,故得名“高担酿皮”。

3:浆水面。浆水,是用芥菜、包菜、芹菜等为原料,经过烫熟、拌面粉、加温水和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酸汤。兰州浆水面,面条细长劲道,浆水酸爽可口,再配上酱排骨、酱猪蹄或是虎皮辣子等小菜,酸辣适中,清爽开胃。夏日里来上一碗,既解暑又开胃,让人欲罢不能。
关于浆水面的历史,相传始于秦朝末年,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在兰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发浆水,人人也都喜食浆水面。
尤其在炎炎夏日,一碗浆水面,搭配几碟小菜,便是一顿简单却美味的家常饭。对于兰州人来说,浆水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

4:灰豆子。顾名思义,其色泽灰中带紫,豆子绵软香甜。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上百年的传承。
它以蓬灰和麻豌豆为主要原料,再加入红枣、白糖等食材,经过长时间熬煮而成。蓬灰的加入,使得灰豆子具有了一种特殊的香味,口感既非单纯的甜,也非苦涩,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恰到好处。
想在家尝试制作灰豆子,其实也不难。首先,将麻豌豆提前泡发好,红枣去核备用。然后,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泡好的麻豌豆和红枣,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待豆子煮至绵软时,加入适量的蓬灰(可用食用碱代替)和白糖调味,继续熬煮至汤汁浓稠即可。

5:甜醅子。又名酒醅子,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甜醅子可是奢侈品,只有富裕人家才能享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甜醅子的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开来,成为西北地区民间的一种传统饮品。甜醅子不仅承载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还是节日里表达情谊的佳品。
甜醅子主要以莜麦或青稞为原料,通过发酵而成。制作时,需先将原料拣净、搓拌去浮皮,再煮至八成熟,捞出晾凉后加入甜酒曲拌匀,最后置于温暖处发酵两三天,待闻到醇厚的酒精香味时便可食用。吃时挖入小碗中,加入适量凉白开,根据个人口味还可加些白糖,一碗清凉甘甜的甜醅子便做好了。

6:热冬果。这道小吃其实就是兰州特产的冬果梨加热煮熟后的美食。冬果梨,又称“西园梨”,主要产于兰州市郊区及皋兰、靖远和河西一带。这种梨肉质细嫩,皮薄多汁,香脆纯美,且能贮藏至次年6月,色味不变。热冬果的历史悠久,相传由唐朝宰相魏征所创,几百年来一直是兰州人冬季喜爱的街头小吃。
每当雪花飘落的时节,兰州的街头就会出现许多卖热冬果的小摊。煤火炉上,巨大的砂锅里煮着黄澄澄的冬果梨,热气腾腾,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和果香,让人忍不住驻足品尝。
热冬果的制作并不复杂,将冬果梨洗净、去皮、去核,切块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冰糖、红枣、陈皮、生姜和花椒,用文火慢熬至梨肉入口即化,梨皮脱落即可。

7:手抓羊肉。源自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后在兰州发扬光大。据传,手抓羊肉有近千年的历史,原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传统食物,因食用时以手抓之而得名。
兰州地处西北,其优质的羊品种和独特的烹饪方法,使得手抓羊肉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展现。羊肉鲜嫩多汁,香气扑鼻,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再撒上一把椒盐,配上一口大蒜,那味道,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手抓羊肉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精选上好的带骨羊肉,剁成二指宽的长条,放入清水中煮至七八成熟,捞出装盘即可。吃时,客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部位,如肋条肉味道最为鲜美,羊脖子最为珍贵,腿肉则偏瘦,适合年轻人食用。

8:牛奶鸡蛋醪糟。起源于春秋时期。它最早由甘肃临夏的回民制作,后传入兰州并得到发展改良。据说,这道甜品选用的是新鲜牛奶,搭配由糯米发酵而成的醪糟,再加入新鲜鸡蛋和各种干果,如核桃、花生、葡萄干等,通过精心烹饪而成。
其口感滑嫩爽口,奶香味醇厚,融合了牛奶的丝滑、鸡蛋的鲜嫩、醪糟的酸甜以及坚果的香脆,层次分明,吃起来十分美味。

9:羊杂碎。在清朝时期,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当地人开始利用盛产的羊肉和羊杂碎,经过精心烹制,创造出了这道独特美食。
羊杂碎的制作过程颇为讲究,需要将羊心、羊肝、羊肺、羊肠等羊杂碎精心处理,去除腥味,再用慢火炖煮至软烂。在炖煮的过程中,还会加入葱、姜、辣椒等调料,让羊杂碎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变得更加鲜美可口。出锅时,再撒上一把香菜,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
羊杂碎肉质鲜嫩,汤汁浓郁,既有羊肉的鲜香,又有调料的香辣,吃上一口,暖身又暖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来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杂碎,不仅驱散了寒冷,更让人感受到了兰州人民的热情与淳朴。

10:三炮台。又称盖碗茶,是兰州乃至甘肃地区特有的一种茶饮。据传,三炮台起源于盛唐时期,明清时传入西北,与当地穆斯林饮茶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品。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兰州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三炮台的精美茶具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配料更是丰富多样,甘肃临泽小枣的香甜、福建桂圆的醇厚、新疆葡萄干的清新,再搭配上优质冰糖,每一口都蕴含着甘甜与醇香,让人回味无穷。

好了,今天就这样,我是风烟食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坚守信念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与挫折。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标,为自己书写精彩人生故事。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陌生人,加油呀……
很客观
塞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