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突然宣布,要主动卸任全国政协常委的职务。
而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李家纷纷从香港撤资,更是在今年3月初,宣布出售名下43个港口给美国。
从李泽钜卸任到李家抛售巴拿马运河,这两件事情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到底有什么预谋?
而他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这20年里,到底是为国家发展出言献策,还是在为李家转移资产暗度陈仓呢?

李泽钜于1964年8月出生于香港,这时他的父亲李嘉诚已经在塑胶行业混的风生水起,并且着手布局房地产,可以说家中有些资产。
所以,他的中学还没有读完,就父亲被送到加拿大留学,后来中学毕业后,他又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并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
1983年,他在李嘉诚的安排下,加入了加拿大国籍。
表面上看,这个举动是李嘉诚为了让儿子享受到更好的国外教育,但实际上却隐藏着李嘉诚更深一层的考虑。

1985年,年仅21岁的李泽钜,毕业就被李嘉诚安排到长江实业集团,从此开启了他的商业之路。
而刚一进入长实集团后,就有董事提议让直接让其进入董事局议事,但是被李嘉诚断然否决了,他认为培养儿子必须要从底层开始历练。
在入职后,李泽钜成为父亲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并一直寻找出头的机会。
终于,因为长实集团在收购加拿大的一家能源公司时出现争议,导致收购进度停滞不前,到这个时候,李嘉诚的目的才浮出水面。

因为在加拿大的法律中,外国人是不可以收购“经营健全”的能源企业,而这次的商业目标不仅无负债,还有大量资源开发权,就属于这个范畴。
而之前李泽钜加入加拿大国籍,就是为以后的海外扩张扫除障碍。
明面上李嘉诚说,培养继承人要从底层做起,实际上这位号称“超人”的商业巨亨,真的会放任继承人不管吗?答案是不会。

在与加拿大的谈判中,李嘉诚毫不掩饰对后代的提携,几乎每次与当地官员会面,他都会带上李泽钜。
而李泽钜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谈判桌上,他拼命吸收李嘉诚所传授给他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实战经验”。
并且在会面之际,他也靠父亲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为他以后在加拿大发展,铺平了道路。

此后数年,李泽钜在加拿大混的风生水起,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被称为是靠父亲的光环才能走到如此地步。
直到他拿到了世博会旧址的发展项目,他知道,一个为自己正名机会,甚至是进入集团核心层的机会来了。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了世博会,在闭幕之后,那块场馆所在的地皮,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附近已经开发好的基础设施,被不少地产商看好。
李泽钜也非常重视这块地皮,但是以当时长实集团的资本,还不足以拿下它。
况且他手里也没有很多可以调动的资本,再三考虑后,他向李嘉诚陈述了其中长实集团能获得的利润。

李嘉诚很信任李泽钜的投资眼光,或许也是为了给儿子铺路,他拉来了香港地产界的同行,也是地产大亨的李兆基、郑裕彤。
此外,他还利用手中太平协和公司10%的股权,拉来了投资。
1988年,由李泽钜牵头,香港各大财团终于取得了世博会旧址的开发权。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因为华商过度在加拿大收购企业,当地已经有了很多不满的话语,这该怎么做呢?

李泽钜当然有办法,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利用之前父亲带他结交的人脉,亲自与当地政府展开谈判。
当地政府一口咬死,新开发的项目必须优先向加拿大人发售,而不能先向外发售。
李泽钜则找到了世博会旧址所在省的省督林思齐,在他的努力下,林思齐同意出面说服省议会。
有了省督出面,省议会也放松了口风,同意在新项目落实以后,可以在香港和加拿大温哥华出售。
这一项目后来被命名为“万博豪园”,这是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大的建设项目,也是李嘉诚向外扩张的一块重要的跳板。

而李泽钜,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几方之间的斡旋成功获得父亲和一众董事会的赏识。
1989年,年仅25岁的李泽钜顺利成为了长江实业集团的执行董事,从此他也进入了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核心圈层。
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万博豪园”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

1996年,这一年对于李泽钜来说非同一般。
当年,他负责分拆长江基建上市,获得了超额认购25倍的成绩,展现出卓越的经商头脑。
但是同年,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他遭到了“世纪贼王”张子强的绑架。
在经过协商后,李嘉诚足足付了10.38亿元的赎金,才把李泽钜赎回来。

改造后的豪宅
回家后的李泽钜,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进取。
在1999年,他进军网络领域,创办网站“tom”,并且在香港获得200倍的超额认购。
从2000年到2012年,他收购了大量海外企业,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李嘉诚家族逆势收购英国电网、天然气管道等核心基建。
甚至一度控制英国 40% 的手机信号传输,被不少媒体都戏称为 "买下半个英国"。

但是从 2020 年起,李泽钜开始拆解英国资产,先后将电信基站股份卖给西班牙财团、电网股份抛售给澳大利亚基金。
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转身投向越南充电桩、印尼镍矿等新兴市场。
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李氏集团在新时代的发展,寻找下一个风口。
当年李嘉诚以塑胶产业为基础,凭借房地产一举起飞。
如今李泽钜也正在积极寻找,该用什么方式才能再次让李氏平稳持续的发展下去。

然而,就在李泽钜卸任全国政协常委两年后,李家却以不到1%的利润,抛售手中的港口,其中就包括对中国极为重要的巴拿马港口。
要知道,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而中国就是其第二大用户国。
一旦抛售给美国,其必然会对此做文章,成为对付我国经济贸易的一柄利剑。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早在2023年李泽钜卸任全国政协常委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开始准备将资产转移到海外了。

或许卸任政协常委,是李泽钜为了生存而不得已为之的选择。
但是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也暴露出其价值观的扭曲,即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
在以后,李氏如何把握好家族资本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是整个集团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如果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等待他们的,将会是被时代所淘汰的命运。
参考资料奔流新闻——《李嘉诚要卖43个港口给美国企业,港澳办转发评论:莫天真,勿糊涂!》

羊城晚报——《李嘉诚退休!长子李泽钜接班之路已铺排六年(附退休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