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雪总是早的来,冬日才刚开始,就让白色的花开满占领古老的城。中南海里的人照常处理手中的事务,大门被推开,属于这个季节的寒风吹透了人心。
来到办公室的警务人员传来消息:11月15日这天,向振熙女士驾鹤西去。老人离世的消息让一直伏案工作的先生停下笔,在沉寂间点燃了烟。这位一直勤勉工作的正是毛泽东主席,而去世的老人便是他的师母。
或许大家伙对向振熙不熟悉,但是对杨开慧一定有所了解。杨开慧是毛泽东的结发妻子,向振熙便是她的母亲。当然两人不仅是岳母与女婿的关系,还是否记得前文提到了“师母”?没错,早年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与向振熙多年恩爱相敬如宾。可更鲜少人知的事是,向振熙不但是毛泽东的师母、岳母,更是他革命道路上的贵人。
这一切的缘分,要从1914年说起。回首那年时局动荡不安,旧王朝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新政府却软弱无能,一时间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可所谓“自古乱世出英雄”,江山大有人才在,无数英雄前仆后继,毛泽东就是其中豪杰。
那年毛泽东二十一岁,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这个满腔热血、腹有诗书的青年很快引起了杨昌济的注意。与其他想要混日子过活的同学不同,毛泽东有着他人少有志向与抱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十分的有远见有格局。如此特殊的青年自然备受杨昌济青睐,多次邀请他来家中做客,而毛泽东与向振熙的缘分也悄然开始。
向振熙十分的知性温和,为人大度宽容。在毛泽东登门拜访时,她一眼就知道,这位就是丈夫口中一直赞许有加的学生。于是总会热情招待,细细关照,给独自求学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1918年,杨昌济受邀就职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一家人离开湖南。夏风不知意,江水却留情。在湘江的码头上,毛泽东与众人一起与恩师道别。一行人在江水之上,那影子已经散去故人已经远去,难舍难分去形容毛泽东与杨开慧再合适不过。这对暗生情愫的少年少女在又何时能见?
然而缘分如人所愿。乱世之中书信更倍显珍贵,来来去去只能说纸短情长,八月已然到来。这天杨开慧照旧写信,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少女打开门,进了眼的却是有情人。未等两人寒暄,杨昌济与向振熙夫妻便迎了上来。
在不久之前,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等人发起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毛泽东与其他青年一拍即合,决心赴法留学。可在与杨昌济的交谈中,两人的意见竟然少有的出现了分歧。杨昌济希望毛泽东可以留在北大继续深造,甚至可以支持他的学费;可毛泽东却希望自己可以脱离学生的身份,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这对师生僵持不下时,向振熙主动出面缓和了气氛,提议先让毛泽东在家中安顿下来,日后继续商议。这一提议受到了杨开慧的支持,一溜烟就出去跟着帮忙带路。夫妻两人对于女儿的表现有些意外,却相视一笑。
在之后的日子里,向振熙对毛泽东关怀备至,给予母亲一般的关怀。毛泽东一人在外求学,不知多久没有再投入家庭的温暖,尤其母亲去世以后,再难寻得这份独属于母亲的亲切温柔。这也让毛泽东深受感动。
日子这般平和的过去,噩耗也猝不及防撞碎人心——杨昌济先生因病离世。这个消息让所有人始料未及悲痛不已。先生一生教书育人家中清贫,在蔡元培、胡适等人的帮助下才得以魂归故土,这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而在忍痛操办这一切之后,向振熙便一直留守长沙。
直到1920年,毛泽东回到长沙,两人才又得以相见。那年毛泽东已经与杨开慧结为夫妻,在向振熙的操办下完成婚礼,感情浓厚。之后毛泽东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在长沙一带积极宣传。他明白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救中国。
可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少有传播,不论是传播还是宣传都十分的困难。面对这样的处境,毛泽东决心创办报刊,引导青年们认识了解马克思主义。可为了革命事业四海为家的人,又哪里来的钱?
妻子杨开慧这时想到了:在父亲离世以后,还剩下一笔钱存放在母亲手中。听完女儿女婿的来意,向振熙立刻将积蓄全部拿出。这样的一笔钱在这个清贫的家中显得那么奇怪,这些日子里,向振熙却从未想过使用这笔钱来改善当下的生活。并且要知道当时情况的特殊性,向振熙公然帮助革命事业必然也会招惹杀身之祸。即便如此,向振熙依旧坚持为革命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三年之后为了革命事业,毛泽东无奈之下只能将妻儿托付给向振熙,那年她已年过半百。对于重新担起家庭重任向振熙没有丝毫怨言,悉心照料年幼的孙子和身怀六甲的女儿。在之后毛泽东赴往井冈山,女儿拖家带口回到板仓继续革命事业,这位老人依旧默默无闻的支持,留守在孩子身边。
伤痛却随之而来,1930年10月杨开慧不幸被捕,一个月后英勇就义,时年二十有九。失去女儿的老人哀痛不已,但她膝下还有外孙,孩子尸骨未寒。又一次强忍着悲痛,将外孙们送往上海。这一别,两眼茫茫再难有音讯。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欢快的消息传遍了这个地方,人们相互奔走告喜。在一间不起眼的屋子里,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听到了消息,颤颤巍巍走向外面。老人靠着门,听到儿子高喊着长沙解放了,什么也没来得及说热泪便落下。
向振熙女士的生平少有人知,能了解她的资料也少之又少。她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受家庭影响饱读诗书,对宋明理学的有着不浅的研究。从那些事迹来说不难看出她为人亲和慈祥,多次帮助毛泽东继续专注完成革命事业,给予母亲一般的关怀。在长沙解放以后,毛泽东坚持书信来往,并提出将老人接回北京生活。对于这样的关照老人拒绝了,选择在家乡继续安享晚年。
1962年11月15日,向振熙在家中安然离世,享年九十有二。老人的离世让毛泽东悲痛不已,亲自书写慰问信,安排将遗体与其女儿杨开慧一同安葬。这位老人半生都在等待,等待丈夫学成归来回到家乡;等待女儿安全回家;等待外孙能膝下承欢。事与愿违,不得不痛。与杨开慧同穴的老人终于结束了漫长的等待,与孩子团聚。
参考文献:
来源:人民网,骄杨颂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3年12月20日,为有牺牲多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