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么造假?

巧绿聊国际 2023-06-11 03:41:06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古代的有钱人做交易都是给的银票,在交易过程中,收钱方并没有进行任何验证,直接就收下了银票。

难道古代人竟淳朴至此,不怕拿到假票吗?

古人当然也怕,虽然受限制于时代的科技工艺,但古人自有自己独到的智慧,他们通过多种方法巧妙设置难题,跟现代人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防伪措施,令想要投机取巧的伪造者知难而退。

同时在古代造假是涉及人命的大事,一旦定罪必将严惩不贷。

银票的由来及发展

在古代社会中,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经济行为早已出现,以物换物并不能完全使得人们换到想要的物品,货币应运而生。

早在4000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中国就产生了货币。在西汉桓宽撰写的史书《盐铁论》中,就介绍了夏朝当时的人们用丝绸和海贝作为公认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贝壳这种自然货币并不能满足流通过程中的完整性,并且不同地区的货币也无法兑换,因此催生了从自然货币到金属货币的发展。

等到商代时期,青铜器已经十分成熟,人们觉得金属货币保存更为方便,到了商代晚期,铜制的金属贝币已经出现。

如出土的三晋两周的环钱、齐燕地区的刀币、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都是金属货币时代的符号和证明。

金属货币时代辉煌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政治经济不断发达,金属货币铸造的速度已经追不上商品流通的速度。

因此,在北宋时期,我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纸币——“交子”。

“交子”是从我国北宋时期开始发行使用的。最初纸币只是作为部分商人约定的一种存款凭证,并且仅仅流转于各个商人之间,没有大规模使用。

后来当朝皇帝宋仁宗发现银票的便携性、易保管以及数额大等特点,既易于管理国库,又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故开始推广银票的使用并设立票务制度,还派遣官员监察银票的制作过程,从而发行到民间,史称“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流通的货币。

自银票出现以来,各朝各代都有着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银票,从银票的纸张材料、大小到银票上的字体、标识以及印章方面都各有不同。

银票最初时只是一种信誉凭证,后来根据经济需要发展成为价值符号。但是不意味着造假难度低。

一方面银票都是负责专人印制管理,甚至会根据年份等信息做标记。制造工序和金属货币时期比起来更注重细节。例如材料、工序和加密信息等都具有垄断性和绝密性。

防伪手段层出不穷

由于银票是由纸张制造,具有重量轻、易收纳、数额大等特点,相对于白银来说,其仿造所需的成本及工程量要小得多,所以古代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企图自己制作假银票。

在普通人看来,银票只是一张纸,搞定了纸张、油墨以及印刷机器就能完成整个制作流程。

其实不然,首先银票纸张的使用就非常考究,材质非常稀少,制作工序严密,就像是宋朝时期银票所使用的川纸,普通人难以仿制。

再比如明朝使用桑皮纸,清朝使用高丽纸,这些纸张都是皇室专用,普通人根本没有渠道能够接触这种纸张,更如何谈得上造假。

再者,官方对于银票的制造过程也有严格的把控,派遣专员对制造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制造人员想要在生产环节盗取原材料或者成品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

对于银票的发行,官方也有具体的监管措施。

银票上的数据是由专人撰写,字体的样式也有严格规定,钱庄总部也会定期给各大分支机构通报数据填写人员的字体特点,如填写人员有变化,各钱庄之间也会及时传达消息,防止出现差错,所以银票上的数据笔记也是防伪的手段之一。

最后,最值得为古人智慧所称道的防伪技术有两种。

一是银票上面复杂的花纹,这些花纹通常由多种颜色的染料印制,样式极为复杂,还有层次之分,在起到区分作用的同时,还可以用来分辨真假。

除官方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知晓花纹的印制方法和颜色的调制,后来甚至还出现了工艺更为复杂的水印,正常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特定的角度透光才能发现。

二是每一张银票上面都有一行小字,字的内容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些字非常小,小到人的肉眼几乎看不出,排列紧密,数量颇多,这样的字用当时的笔是写不出来的,需要技艺精湛的雕刻大师花费极大的精力雕刻出来,再印在银票上。

能够篆刻这种精细文字的大师,通常是皇家御用,其所得到的报酬以及社会地位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拥有者优渥的生活条件是不屑于进行银票造假的。

总的来说,在古代民众平均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铤而走险的不法分子产生银票造假的想法,但造假的难度与成本之大,光是材料问题就足以打消他们的念头,更不要说银票上这一行难以复制的精湛微雕字体,又如何造假呢?

工艺技术更新迭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防伪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银票水印、银票印章以及银票字迹专员等措施手段都被逐步采用。

银票管制十分严谨,印制的模具也随着需求不断更改创新。甚至到了明清时代,印刷的模具都是一年一换,可能想要制作假银票的人刚对于当前银票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新一代官方模具又已经发行。

所以说想要对银票进行造假,既有着被官方识破入狱的风险,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当时科技工艺不发达,制造假银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妄想尝试银票造假的人一般都是处于社会底层,普通的写字绘画用纸都是较为昂贵的,更不用说银票所用纸张的稀缺性,光是纸张的材料准备就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而银票所使用的印刷油墨以及印章花纹等关键因素,无一不是官方的严格把控范围,想要完美复现可谓是蹇人升天。

假如有权贵家族想要做银票造假的事情,他们或许能够通过权力手段收集到制造银票的各种材料,但他们对财富的需求量远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

一旦制造假银票的数量过多,必定会被官方给盯上,到时候受到的惩罚是难以承受的,几代家业毁于一旦可不是一个人受牵连这么简单。所以他们想要做这种事,意义不大,也会有很多敌对势力所拿住把柄。

就算有人侥幸备齐了制造银票的材料,也躲过了官方的审查,但制造银票的工具属于大型器材,模具的制造也是重要问题,这两个工具是制造的首位,是除了材料以外最重要的环节,想要备齐却也十分不易。

再假设能够有人完全筹备好制造银票的所有环节,但官方发行银票始终会比你快一步。

并且在实际使用中纠错反馈然后改正,可能出现短时间内油墨、纸张、花纹、印章都变化的情况,如果没有内部人员从中提供信息,那么等假的银票制造出来,已经落后了官方太多版本了。

所以,总体来看,在当时科技不发达信息流通落后的情况下,投机取巧制造假银票,是投资回报率极其低下的事情,更何况被官方发现是死刑伺候,更加得不偿失。

银票造假风险过高

我们知道,为了利益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大有人在,那么,银票上印着的那几个字可以说是极大程度上打消了这些人的念头。

醒目的四个大字,伪造者死。每个字都重若千斤,从心理的层面上直接摧毁了妄想投机取巧获利的人的心理防线。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相信没人愿意为了几个钱把小命搭上,更何况能否造得出来还不一定呢。

一旦被官方发现假银票的流通,不论是百姓还是权贵,挑战国家的权威,扰乱社会的经济,都是面临着杀头之罪。

所以说,当时的国家为维持银票的流通,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在成本上,心理上都是花了大量心思,只有波及生命的严厉惩罚,才能控制假银票出现的可能性,从源头上遏制更为有效,从而使得国家和社会之间能够维持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得益于上述几种近乎完美的防伪手段,以及难以承受的风险惩罚和高昂成本,在古代出现银票造假的情况颇为少见。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投机取巧都是不可取的行为,脚踏实地凭借劳动与智慧创造财富才是正确的途径。

0 阅读:8

巧绿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