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城一派
疫情三年,最让人难忘的当属“核酸检测”。
与核酸相关的词应运而生,全民核酸,常态化核酸,核酸采样,核酸筛查,衍生的词语有三天一检、七天一检、单检、混检等等。
人们对核酸检测熟练到什么程度呢,几乎张口就来。
走在上班路上,抬头碰到熟人,脱口而出的是“今天你核酸了吗”。
七天一检是常态,五天一检是家常,三天一检是便饭,一天三检是荒唐。
最近鄙人连续三天参加核酸检测,走马观花一样,颇有心得,写出来大家看看,是否有同感。
先打开支付宝健康码,扫码验明正身后,就开始采样,采样妹子用棉签在我的口腔里煞有介事地轻轻一扫,仿佛蜻蜓点水,前后不到三秒,就完事了。
以前的采样却不是这个样子的,记得第一次参加核酸检测,采样小姐姐把棉签慢慢伸进我的口腔,然后加速直捣喉咙根部,左旋右旋,捣得我嗓子冒烟,几欲呕吐。
我不知道以前“直捣喉咙”,还是现在的“蜻蜓点水”,哪个采样动作是正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个是错的。
动作温柔一点,当然是好事,被采样的人舒服啊,但如果因此导致采样达不到目的,那这个采样岂不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而已,
全民核酸筛查,是实现疫情有效防控至关重要的举措,通过大规模核酸检测及时发现和阻断疫情传播,而科学采样和精准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基础和保证。
现在什么都得讲科学和精准,科学防疫,精准防疫,这核酸当然也得是科学采样,精准检测。
核酸检测,采样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采样过程都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比如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操作规范编成了顺口溜。
口咽拭子
嘱咐被采头微仰,张嘴不发啊声音
露出两侧咽扁体,来回擦拭要三次
避开舌根和唾液,咽后壁上再三次
拭子推入采样管,尾部弃去盖旋紧
鼻咽拭子
轻扶被采人头部,手持拭子贴鼻入
沿下鼻道向后进,不可用力伤出血
到达鼻咽后壁时,轻旋一周可取出
标本放入密封袋,酒精消毒要严格
医疗垃圾黄色袋,定位放置莫放乱
如果对照这个操作规范,“蜻蜓点水”式的采样明显是错误的。
有朋友开玩笑说:之前是咽拭子鼻拭子,现在成了舌拭子甚至唇拭子。
防疫中的层层加码大家深恶痛绝,那么诸如核酸检测中的层层减码让人忧心忡忡;层层加码让人苦不堪言,层层减码却让核酸检测流于形式。
为了让采样更科学更规范,检测更精准,宁要粗暴的“直捣喉咙”,也不要温柔的“蜻蜓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