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自驾2日游(一):在普格吃特色小笼包,红军树下忆峥嵘岁月

志禾聊旅游 2024-09-21 11:31:02

蚕子在桑叶上行走,小编在地球上旅游,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算算平台上的图文有一阵子没更新了,上篇图文发布于4月3日,半年了,事情多,外加出门时间少,就搁笔了。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老伴又开启了自驾模式,节前选择了两条路线,一是走云南,二是州内游。

出发前才否决了去云南的这条自驾线,因为时间太紧。

州内游是想去东边看看金阳的新县城,探寻沿江高速(宜攀高速)建设进程。

凭记忆中的印象,一条自驾环线路在脑海中形成:西昌-普格-布拖-金阳-昭觉-越西-喜德-西昌。

9月15日6:40,西昌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我们已经踏上了“中秋节”自驾环线的旅程。

今天的目的地:西昌-普格-布拖-金阳。

一出西昌市海南乡缸窑邛海景区环湖路,车辆就开始在248国道上盘旋。

西昌是凉山州州府所在地,属于安宁河谷平原的核心区域(四川省内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平原),又是一座高原城市(海拔1500米),四周与山体紧紧相连,因此又如一个盆底城市,要出门,先爬山。

可能太早的缘故,248国道上车辆很少,路况不错,68公里的路程,畅通无阻,到达普格县城时才8:23。

没在西昌吃早餐,就是想来普格吃特色“小笼包”。

这是一家“老字号小笼包”早餐店,位于县城主街道上。

先点了一笼葱花小包(8个),两碗稀粥,一碟小菜,没过足瘾,又要了半笼酱肉小包,这下感觉有些油腻了,和老伴都认为还是葱花的口感好些。

普格县的小笼包为啥很受大众喜爱,主要是食材和老面发酵的管控,当然肉馅的调味也是包子好吃的关键。

普格小笼包不仅是普格百姓早餐的首选,而今已是名声在外,州内、州外,甚至省外都有拓展,但根就在这儿——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

19元的早餐,吃了个舒舒服服。

穿过县城,是一个长下坡,继续走248国道。

“红军树”就在这个长下坡的半道上,距离县城4公里。

紧挨公路边竖有一块木质牌坊,上书有“红军门”三个红色大字。

沿公路边拾级而上,进入大门,一块敞亮的坝子出现在眼前。

在红军树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右边有一人物雕塑,军团长罗炳辉身披战袍,右手捂住腰间的配枪,左手叉腰;政委何长工外衣无扣,紧握着望远镜,似喜似忧,不失威严。他们并肩而立,凝视北方,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雕塑的前方,一棵硕大的榕树如一把大伞,繁茂地生长着。

榕树在微风中摇曳,树叶飘飞着落到房上、院坝和公路边;叶子掉了又长,长了又掉,榕树在四季中慢慢地走着,故事在岁月中向我们道来:

1935年5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乌江北岸与主力部队兵分两路,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的率领下,由贵州经云南宣威至巧家,渡过金沙江,经四川宁南披沙、松林坪进入普格,在经普格白水河到大水塘时,国民党的飞机追随而来,盘旋俯冲,经军战士不顾自身安危,立即把当地群众疏散到这棵大榕树下,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后红军在大榕树下休息整顿,召开会议,向当地各族群众宣传红军宗旨、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政策,并在大榕树上刻上了“红军”二字。

《普格县志》记载,红军离开普格时,普格境内就有34人自愿参军,跟着红军走了,其中彝族就有21人。

革命的种子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红军树”已经成为普格县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党员上党课、学生受教育的现实场所。

如果你来到普格,除了品尝普格的美食外,一定要来红军树下缅怀革命先辈,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如果喜欢,请继续关注我的“中秋行”自驾游。

0 阅读:6